布鼓的意思、布鼓的詳細解釋
布鼓的解釋
《漢書·王尊傳》:“毋持布鼓過 雷門 。” 顔師古 注:“ 雷門 , 會稽 城門也,有大鼓。 越 擊此鼓,聲聞 洛陽 ……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後以“布鼓”為淺陋之典。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鲸而知寸介之細也。” 唐 李商隱 《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捧爝火以幹日禦,動已光銷;抱布鼓以詣 雷門 ,忽然聲寝。”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布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字面本義
字面指用布制成的鼓,因材質限制無法發聲。這一概念最早見于《漢書·王尊傳》,原文記載:"毋持布鼓過雷門",其中雷門是漢代會稽城(今紹興)的城門,城樓上置有巨型銅鼓,擊打時聲震洛陽。
2. 比喻引申
作為成語使用時,常與"雷門"組合為"布鼓雷門",比喻:
- 在行家面前賣弄淺薄技藝(如提到的"班門弄斧")
- 自不量力的行為(如晉代葛洪《抱樸子》用"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作對比)
- 學識或才能的粗淺(唐代李商隱《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以"抱布鼓以詣雷門"自謙)
3. 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書面語,常見于文史類文本。其結構為聯合式成語,作謂語或補語時帶有貶義色彩,如"在學術泰鬥面前高談闊論,無異布鼓雷門"。
建議需要具體用例的讀者可查閱《漢書》《抱樸子》等原始文獻,或訪問滬江詞典等專業平台獲取更詳盡的語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鼓(bù g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各個方面。
1. 意思:布鼓指的是在布面上安裝鼓模,敲擊産生聲音的樂器。它常被用于傳統音樂演奏和舞蹈表演。
2. 拆分部首和筆畫:布(bu)字的部首是巾,它有5個筆畫;鼓(gǔ)字的部首是鼓,它有13個筆畫。
3. 來源:布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接,就是将“布”和“鼓”兩個字合并在一起,用來描述這種樂器。
4. 繁體:布鼓的繁體字為「佈鼓」。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布鼓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并未改變。
6. 例句:他在舞台上用布鼓演奏出了動人的音樂。
7. 組詞:可以通過布鼓這個詞來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布鼓演奏、布鼓表演等。
8. 近義詞:由于布鼓是一個具體的樂器名稱,比較難找到與其意思完全相同的近義詞。
9. 反義詞:與布鼓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樂器的名稱,比如鋼琴、小提琴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