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并蔕 ”。1.两朵花或两个果子共一蒂。 唐 杜甫 《进艇》诗:“俱飞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宋 陆游 《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诗:“ 宣城 绣瓜有奇香,偶得并蒂置枕傍。”《镜花缘》第一回:“同一梅花,有緑萼、硃砂之异;同一莲花,有重臺、并蒂之奇。”
2.比喻男女合欢或夫妇恩爱。 唐 皇甫松 《竹枝》词之三:“芙蓉并蔕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乐事生平佔,天从人愿,芙蓉并蒂,兔丝不断。”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有话须陈,并蒂分房各有根。”
並蒂,汉语词汇,指植物同一茎干上同时生长出两朵花或两个果实的自然现象,常见于莲、兰等植物。该词由“並”(并列)和“蒂”(花或果实与茎相连的部分)构成,本义强调生物共生的形态特征,后衍生出“成双成对”“和谐共生”的象征意义。
词典释义与文字学溯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並(并)蒂指“两朵花共生于一蒂”,常见于荷花、芙蓉等植物,如“並蒂莲”。从文字学角度,“並”在甲骨文中象二人并立之形,后引申为并列、共存;“蒂”为形声字,从艸(草)部,强调植物器官的连接特性。
文化象征与文学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並蒂莲被赋予“夫妻和睦”“兄弟同心”的寓意,唐代杜甫曾以“俱飞蛱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双”比喻亲密关系(《进艇》)。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並蒂莲为祥瑞之兆,象征国泰民安。
植物学实证与科学解释
《中国植物志》指出,並蒂现象属于植物的“双生突变”,因花芽分化期温度、光照异常导致原单一花原基分裂,形成双花。荷花(Nelumbo nucifera)因花芽结构特殊,出现並蒂的概率高于其他水生植物。
注:本文引用来源包括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纸质版、中华书局《太平广记》影印本、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询原文。
“並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
指两朵花或果实共同生长在同一根茎或蒂上,形成自然相连的状态。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例证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宝纛倡作踟蹰垂名出圣入神出世登瀛洲刁调钉鞵都讲生笃美霏屑风月门庭分毫析厘根钝攻书馆置鬼头滑脑过家过谦海蟾寒樱虎书忽隐忽现降恕匠役脚力交藤解吸积古激使酒桶继袭据经骏利口诀屡复牛吏旁辟槃歧怕死鬼疋丢扑搭嫔妾钱注趄趄趔趔轻扇曲洑燃犀儒效三素商中少艾绳枉沈疴素来他时通绰王马五帝车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