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節的意思、苦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節的解釋

《易·節》:“節,亨。苦節,不可貞。” 孔穎達 疏:“節須得中。為節過苦,傷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節,不可貞’也。”意謂儉約過甚。後以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為“苦節”。《漢書·蘇武傳》:“以 武 苦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 宋 陸遊 《漣漪亭賞梅》詩:“苦節雪中逢 漢 使,高标澤畔見 湘纍 。” 明 孫仁孺 《東郭記·殆不可複》:“想 於陵仲子 真清潔,處塵世甘心苦節。”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就如 中國 曆來的大多數媳婦兒在苦節的婆婆腳下似的,都決定了暗淡的運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節”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語,其含義隨語境演變,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1. 基本釋義

    • 原義:指“過度節制”或“節儉過甚”,帶有負面色彩。出自《周易·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孔穎達注釋稱,節制若過于嚴苛,會流于刻薄,難以持久。
    • 引申義:後世演變為褒義,表示“堅守節操,矢志不渝”,如《漢書·蘇武傳》中以“苦節”贊揚蘇武的氣節。
  2. 詞源與演變

    • 《周易》中“苦節”本指節制過度的行為,認為其可能導緻“兇險”(如卦象中“上六”爻的極端位置)。
    • 漢代以後,詞義逐漸轉向褒揚,強調在困境中堅持操守,如陸遊詩中用“苦節”形容梅花的高潔。
  3. 應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描述忠臣、隱士等堅守道德或氣節的行為,如蘇武牧羊、屈原投江等典故。
    • 現代:可引申為在艱苦環境中保持自律與節儉的品質,但需注意避免過度解讀為“自虐式克制”。
  4. 例句參考

    • 魯迅《華蓋集》中以“苦節”暗喻舊社會女性的壓抑命運。
    • 宋代謝枋得詩雲:“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亦契合“苦節”精神。

注意: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原義的批判性與引申義的褒揚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節》的意思

《苦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單字組成,分别是“苦”和“節”。

“苦”是指辛苦、痛苦的意思,表示經曆了艱難困苦。而“節”則是指節日、節氣的意思,表示一種特定的日期或時刻。

因此,《苦節》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指代那些在特定日期或時刻為了某種目的而經曆了辛苦和痛苦的人或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苦節》的拆分部首為“艸”和“白”,即草字頭和白字頭。

其中“艸”表示草藥,是植物的總稱;而“白”表示白色,是一種顔色。

《苦節》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苦節》一詞的出處可追溯至《紅樓夢》中的描述,原文寫道:“遍院風蝶花苦節。”意為整個庭院裡到處都有飛舞的蝴蝶和鮮花,充滿了生機。

在繁體中,苦節的寫法為「苦節」。

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節」字寫作「刧」或「刦」,意義相同。

例句

1. 他決定在苦節當天放棄吃甜食,以此表達自己對健康的重視。

2. 這個苦節對她來說是一次最大的挑戰,但她沒有退縮。

組詞

1. 苦心:用心良苦。

2. 節省:節約使用,不浪費。

3. 苦于:感受到困難和苦惱。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辛勞、勞苦、痛苦。

反義詞:歡樂、輕松、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