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骨的意思、無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骨的解釋

(1).指人體中沒有骨的部位。《禮記·深衣》:“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鄭玄 注:“當骨,緩急難為中也。”

(2).體無骨骼。形容體态柔軟輕盈。《屍子》卷下:“ 徐偃王 有筋而無骨。”《飛燕外傳》:“豐若有肌,柔若無骨。” 唐 劉禹錫 《觀柘枝舞》詩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3).以指無骨蟲。《呂氏春秋·任數》:“不至則不知,不知則不信,無骨者不可令知冰。” 高誘 注:“若無骨之蟲,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

(4).不要折傷骨骼。《國語·晉語九》:“夷請無筋無骨,無面傷,無敗用,無隕懼。” 韋昭 注:“無骨,無折骨。”

(5).謂沒有骨氣。《藝文類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張缵 《讓尚書仆射表》:“雖復吐言如傷,屈體無骨,動容竊斧,猶成多憾。” 唐 李白 《贈新平少年》詩:“ 韓信 在 淮陰 ,少年相欺淩。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6).指文辭沒有風格骨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徵也。”

(7).指字體柔弱無力。《法書要錄》卷一引 晉 衛夫人 《筆陣圖》:“昔 秦丞相 斯 見 周穆王 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意義

  1. 人體無骨部位
    指身體中缺乏骨骼支撐的部位,如《禮記·深衣》提到的腰帶位置需避開骨骼,選擇“無骨者”以保持舒適。

二、形容體态或物體特性

  1. 體态柔軟輕盈
    多用于描述人或物柔韌輕盈的形态。例如《飛燕外傳》中“柔若無骨”形容趙飛燕身姿,唐代劉禹錫詩“體輕似無骨”描繪舞者姿态。

三、比喻性含義

  1. 文辭或字體缺乏力度

    • 文學批評:指文章風格軟弱,缺乏風骨。
    • 書法評價:形容字體柔媚無力,如蘇轼提及的“無骨字”。
  2. 形容人無骨氣
    作為成語時,指人缺乏原則或氣節,易受外界影響屈服。

四、生物學引申

  1. 指代無骨蟲
    出自《呂氏春秋》,描述一種春生秋死的短壽生物,比喻見識淺薄者。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獻及現代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呂氏春秋》等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骨》一詞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沒有骨骼,或者比喻為某人或某物缺乏骨氣、沒有原則。 《無骨》一詞的部首是“⺼”和“⺻”,屬于肉部和疋部。其中,“⺼”作為左邊部首,表示肉類,而“⺻”則作為右邊部首,表示編織的衣物。 《無骨》一詞的筆畫數為10劃。其中,“⺼”部為6劃,“⺻”部為4劃。 《無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莊子·徐無鬼》一篇中,就有“骨有東西,而無鬼。”的描述,意思是說人的骨骼存在,而無所謂的靈魂。 《無骨》一詞在繁體字中寫作「無骨」。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将《無骨》簡化為「無~」的形式,其中“~”代表骨字。 《無骨》的例句: 1. 他是一個完全無骨的人,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毫無魄力。 2. 這個公司沒有任何原則,簡直是無骨之人。 與《無骨》相關的組詞有: 1. 無骨之人:指沒有骨氣或者缺乏原則的人。 2. 無骨之軀:指某人或某物沒有骨骼的身體。 與《無骨》近義詞有: 1. 無原則:缺乏原則、沒有準則。 2. 無魄力:缺乏勇氣和決心。 與《無骨》反義詞有: 1. 有骨氣:指有堅持原則和責任心的人。 2. 有魄力:指勇敢有決斷力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