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谷。 晉 張協 《雜詩》之九:“磎壑無人跡,荒楚鬱蕭森。”一本作“ 溪壑 ”。
“磎壑”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磎壑”指深谷或山間幽深的溝壑,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深邃與荒寂。其中“磎”通“溪”,指山間流水;“壑”指深谷或溝渠,合起來強調山谷的幽深與險峻。
文獻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張協的《雜詩》:“磎壑無人跡,荒楚鬱蕭森。”此處描寫深谷中荒無人煙、草木叢生的景象,突顯環境的蕭瑟。
近義詞與關聯詞
讀音與用法
“磎壑”以自然地貌為喻,既可用于寫景,也能引申為對險阻或深邃境況的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
《磎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為“上下盤曲的山谷”或者“險峻崎岖的山間小道”。它可以拆分為“磎”和“壑”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為“石”和“土”,其中“石”部首位于字首位置,表示與石相關,而“土”部首位于字底位置,表示與土地相關。
整個詞語共包含14個筆畫,其中“磎”部分包含了9個筆畫,“壑”部分包含了5個筆畫。
《磎壑》最早出現在《東觀漢記·卷上》中,形容山川的地勢險峻。在古代文人筆下,它常常用來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崇山峻嶺之中的險峻崎岖小道。
《磎壑》的繁體字為「礪壑」,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文字形中,「磎」的形狀類似于一個刻字刀刃的形狀,頂部有一個刻刀的刃口,中間有一塊石頭;「壑」的形狀類似于一個溝渠,兩邊是山石的形狀。
1. 這片山區地形複雜,到處都是磎壑連綿,非常險峻。
2. 前方道路崎岖不平,布滿了磎壑,我們需要小心行進。
磎壑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比如:
- 磎壑峥嵘:表示山勢峻峭險峻,給人以壯麗的感覺。
- 磎壑縱橫:表示山谷縱橫交錯,蜿蜒曲折的景象。
與磎壑相似或者具有類似含義的詞語有:
- 山峽:指山勢高而陡峻的地方。
- 峭壁:指懸崖陡峭的山峰或岩石。
- 嶺谷:指山嶺和山谷的結合。
與磎壑相反或者含義相反的詞語有:
- 平原:指地勢平坦的大片土地。
- 平緩:形容地勢緩坡,沒有陡峭的地形。
- 平坦:形容地面平整,沒有起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