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老瞒的意思、老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老瞒的解释

(1). 三国 魏 曹操 小名 阿瞒 ,后人称“老瞒”。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一谈收猘子,再説走 老瞒 。” 金 元好问 《铜雀台瓦砚》诗:“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 老瞒 。” 明 李贽 《强臣论》:“吾以是观之,使 老瞒 不遭 汉献 。岂少一匡之勋歟?”

(2).旧时 浙 东对喜娘之称。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绍兴 谓乐户贱嫗为人昏礼时,扶掖新妇者为老瞒。‘瞒’亦‘蛮’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老瞒”是汉语中对三国时期曹操的戏称或贬称,其词义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根据《三国志》及后世文学作品记载,“瞒”源于曹操小名“阿瞒”,后加“老”字形成特定称谓,多用于非正式语境中表达对其权谋手段的评价。

该词具有三层含义:

  1. 历史称谓:源自《曹瞒传》(三国时期吴人所作传记),记录曹操少时“好飞鹰走狗”的事迹,以“阿瞒”指代其不拘礼法的性格。
  2. 文学形象: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老瞒”常出现在人物对话或评点文字中,例如毛宗岗批注本第三十回以“老瞒”凸显曹操的多疑性格。
  3. 语义演变:现代汉语中,“老瞒”作为历史人物代称,已脱离纯粹贬义,常见于戏曲、评书等传统文化载体,如京剧《击鼓骂曹》中祢衡斥曹的唱词。

语言学角度分析,“老”作为前缀加强称谓的熟稔感,“瞒”保留古汉语单音节人名称谓特点,二字组合形成独特的“姓+特征”式历史人物代称结构。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老瞒”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地域文化:

  1. 对曹操的别称
    主要源于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名“阿瞒”,后人以“老瞒”代指他,带有一定戏谑或不敬的意味。例如:

    • 宋代苏轼在《甘露寺》诗中写道:“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
    • 元代汪元亨的散曲中亦用“奸雄愧老瞒”形容曹操的枭雄形象。
  2. 旧时浙东对喜娘的称呼
    这一用法较为地方化,指婚礼中协助新娘的妇女。章炳麟在《新方言》中提到:“绍兴谓乐户贱妪为人昏礼时,扶掖新妇者为老瞒”,说明该词带有方言色彩。

  3. 其他争议性解释
    个别资料(如)将“老瞒”解释为“老实可靠”,但此义项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读或现代衍生用法,需谨慎对待。

该词核心含义集中于历史人物指代和地域习俗,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对于曹操的称呼,多出现在古典诗文或民间文学中;而作为喜娘的含义则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

别人正在浏览...

榜署巴望觇候劖刻尘曀赤象耻与哙伍抽缩出人意料刁哗对答遁世幽居翻翻抚徕膏火革鞜光栅官运亨通国书衡玑嘉礼简锐胶合锦州巨什狂乖纩绵款顺揆日老口量忖凉烟廉可寄财廪粮骊山老母庐第卖脑的马上功成靡响农力撇捩披颜青杨巷祛痰沙墀圣教序生狞生字受度守素衰减水穷山尽疏剪速急缩然天南海北危峤威赏纬术瓮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