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ood at …; by oneself] 獨自據有;獨攬
獨擅此技
獨自據有;獨攬,獨自壟斷。《戰國策·秦策三》:“昔者 中山 之地,方五百裡, 趙 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後漢書·班超傳》:“超知其意,舉手曰:‘掾雖不行, 班超 何心獨擅之乎?’”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獨擅陰陽三十秋,猶餘妙理未窮搜。饒君掬盡西江水,難洗今朝這面羞。” 鄭觀應 《盛世危言·紡織》:“論紗布之利,各國莫不講求,尤以 英 為巨擘焉……技藝既精,心思尤巧,所由獨擅利權也。”
獨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獨”(獨自)和“擅”(專有、獨占)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獨自占有或專享某種資源、權力、地位或優勢,排斥他人共享或參與。該詞常帶有中性或貶義色彩,強調排他性和壟斷性。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獨自占有或掌握。
示例:“獨擅其利”指獨自占有利益,“獨擅勝場”指獨自占據優勢領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漢語大詞典》
釋義:獨自專有;壟斷。
引例:《史記·貨殖列傳》載“獨擅鹽利”,描述商人壟斷鹽業資源。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強調“擅”的本義為“專權”,故“獨擅”隱含超越本分獨占權力或資源之意,常見于批判性語境。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核心語義
感情色彩
常見搭配
《史記·貨殖列傳》
“猗頓用盬鹽起……獨擅鹽利。”
指商人猗頓壟斷鹽業貿易之利。
來源:司馬遷. 史記[M]. 中華書局,1982.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獨擅華林,誰堪競秀?”
形容大觀園景緻獨步天下,無人可比。
來源:曹雪芹. 紅樓夢[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詞語 | 差異點 | 示例 |
---|---|---|
獨占 | 強調物質資源的排他占有 | 獨占市場 |
壟斷 | 側重經濟或權力控制 | 壟斷行業 |
獨享 | 主觀感受的私有化(中性偏褒義) | 獨享靜谧時光 |
獨擅 | 能力/資源/權力的全面獨占(含貶義) | 獨擅名器,僭越禮制 |
收錄曆代典籍中“獨擅”用例,如《漢書》《全唐詩》等。
提供字形、字源及跨詞典釋義對照。
(注:鍊接有效性截至2025年3月)
“獨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ú shàn,其核心含義是獨自據有、獨攬或獨自壟斷,強調對某種權力、資源或技藝的獨占性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戰國策》等文獻來源 。
鞍甲不知端倪朝欷暮唶持兩端出乎意外辭源待決達樂旦會典常底屬隊形訛謬方操飛沙揚礫伏爾泰綱維槁書耕釣更姓改物共價化合物黑信衡鹿華不再揚滑翔運動昏撒夥賊檢法郊蔔家塾本駕轶唶唶解頭急健今愁古恨經驗主義禁住隽豪具奏炕寝雷蜞臨馭懵冒明喻難如登天逆冒平畦喬男女省修深念叔敖素習貪賄無藝桃戈沓雜帖敕推勘王號先河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