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擅的意思、獨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擅的解釋

[be good at …; by oneself] 獨自據有;獨攬

獨擅此技

詳細解釋

獨自據有;獨攬,獨自壟斷。《戰國策·秦策三》:“昔者 中山 之地,方五百裡, 趙 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後漢書·班超傳》:“超知其意,舉手曰:‘掾雖不行, 班超 何心獨擅之乎?’”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獨擅陰陽三十秋,猶餘妙理未窮搜。饒君掬盡西江水,難洗今朝這面羞。” 鄭觀應 《盛世危言·紡織》:“論紗布之利,各國莫不講求,尤以 英 為巨擘焉……技藝既精,心思尤巧,所由獨擅利權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ú shàn,其核心含義是獨自據有、獨攬或獨自壟斷,強調對某種權力、資源或技藝的獨占性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古籍例句

  1. 《戰國策·秦策三》
    “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裡,趙獨擅之。”
    解析:趙國獨自占據中山之地,體現對領土的壟斷 。
  2. 《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言:“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
    解析:班超拒絕獨攬功勞,反襯“獨擅”的負面含義(如貪婪) 。
  3. 近代用例(鄭觀應《盛世危言》)
    描述英國紡織業“獨擅利權”,指技術壟斷帶來的經濟優勢 。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四、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戰國策》等文獻來源 。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擅

獨擅(dú sh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犬(quǎn)和手(shǒu)。犬是指狗,手是指手部。獨擅表示一個人完全獨自掌握或精通某種技能或領域。

獨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獨擅的寫法是「獨擅」,其中的「獨」是帶有一隻角的猛獸,表示獨自一人,「擅」是表示善于或擅長。這個詞的意思源自「獨奏」,意味着在樂團或音樂會上,一個人獨自表演。

例如,古代的《詩經·秦風·蒹葭》中就有一句詩:「有狐綏綏,在彼淇澳。獨擅其身,衆人所逝。」這句詩描述了一個狐狸在水邊安靜地休息,狐狸自得其樂,無人能及。

獨擅可以進行組詞,比如獨擅一方、獨擅勝場等。近義詞有獨自、獨立、獨特等,反義詞有合作、共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