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掃境的意思、掃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掃境的解釋

傾其境内全力。《新唐書·楊行密傳》:“ 儒 掃境以來,利速戰,宜堅壁老其師,則我無敵矣。” 宋 蘇洵 《幾策·審敵》:“孺子繼立,大臣外叛, 匈奴 掃境來寇,兵不血刃而京師不守,天下被其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何溫順公》:“其前妻聞其尚主,怒,掃境而出,欲與之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掃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動用或派遣全部的力量或兵力。它通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重大舉措,強調傾盡全力、毫無保留的狀态。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義拆解與合成:

    • 掃 (sǎo): 本義指用掃帚清除塵土、垃圾,引申為清除、平定、消滅、全部出動等含義。在這裡取其“全部出動”、“盡數”之意。
    • 境 (jìng): 本義指邊界、疆界,引申為國家、地方、區域。在這裡指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範圍、領域。
    • 合成義: “掃境”即“掃其境内”,字面意思是清掃(動用)其整個境内的(力量)。形象地表達了将一國或一地範圍内的所有可用力量(尤其是兵力)都調動、派遣出來的意思。
  2. 核心釋義:

    • 動用全部兵力/力量: 這是“掃境”最核心的含義。它強調行動的徹底性和全力以赴的決心,不留任何後備力量。
    • 傾巢而出: 常與“傾巢而出”同義或連用,形容将全部力量投入某一行動。
    • 適用範圍: 主要用于描述軍事行動(如“掃境而來”指敵軍動用全國兵力來侵犯),也可用于比喻其他需要動用全部資源、人力的重大行動或舉措。
  3. 用法特征:

    • 古語色彩/書面語: “掃境”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帶有一定的古語或書面語色彩,常見于曆史叙述、軍事文獻或成語中。
    • 常作狀語: 在句子中多作狀語,修飾動詞(如“來”、“攻”、“伐”等),構成“掃境而來”、“掃境以攻”等結構。
    • 強調徹底性: 使用該詞的核心目的在于強調行動的徹底性和投入的完全性。
  4. 例句:

    • 古籍例句: “敵國聞之,掃境而來,欲乘虛而入。”(敵方國家聽說後,動用全國兵力前來,想乘虛而入。)
    • 現代用法(較少見): 為完成這項艱巨任務,公司幾乎掃境而出,調集了所有精英骨幹。(此處為比喻用法,強調動用全部力量)
  5. 同義詞辨析:

    • 傾巢而出: 含義非常接近,都指全部出動。但“傾巢而出”更口語化,使用範圍更廣,不限于軍事(如昆蟲傾巢而出);“掃境”則更書面化,軍事色彩更濃。
    • 全力以赴: 強調用全部力量去做,但未明确表示“全部力量”是否指特定範圍(如全國)内的所有力量。
    • 竭盡全力: 強調用盡力量,但未涉及“範圍”或“全部出動”的意象。

“掃境”是一個具有古語和書面語色彩的詞彙,核心意思是動用或派遣一國或一地範圍内的全部兵力或力量,常用于描述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或比喻動用全部資源應對重大事件,強調行動的徹底性和投入的完全性。其字面意象是“清掃境内所有可用的力量”。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掃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1. 基本含義
    指徹底清除敵人或不良勢力()。由“掃”(清除)和“境”(區域)組成,字面意為“清掃整個區域”,常用于軍事或社會治理場景。例如:“敵軍被掃境而出,此地終得安甯。”

  2. 引申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掃境”也可表示傾盡全境之力,即調動境内全部資源或兵力()。如《新唐書》記載:“儒掃境以來,利速戰”,意為敵方動用全部力量發起進攻。


用法與示例


注意區分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強調“徹底清除”,則側重第一層含義;若涉及“動用全部力量”,則對應第二層解釋。兩種用法均體現“全面性”的核心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筆政襯袍車旆楮墨貸償道古佃客釣文鈎堆豗耳聰迩英閤方位角飛火沸煎封石粉骨鳳尾羅夫貴妻榮梗介櫃桌皓鸠豪率畫品胡必箋紋筋疲力竭駿才窺覽雷呼流芳遺臭流議六贽曼漶明廷摸魚兒墨莊木吾目眼凝思懦薄女谒屏風九疊牽文三角學少慢差費剩磁升科詩艹石砌殊級私昵死諸葛能走生仲達鎖陽炭窯提擄文品務工五俎銜恨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