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意貌。《文選·潘嶽<笙賦>》:“罔浪孟以惆悵,若欲絶而復肆。” 李善 注:“罔及浪孟皆失志之貌。”
“浪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失意貌
指人情緒低落、惆怅的狀态。這一解釋源自古典文獻,如《文選·潘嶽〈笙賦〉》:“罔浪孟以惆悵,若欲絶而復肆。”李善注釋稱“罔及浪孟皆失志之貌”。多用于形容因挫折或不如意而産生的消沉情緒。
現代引申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浪孟”可表示“行為放縱、不守規矩”,但這一用法缺乏古典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需注意語境區分。
根據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失意貌”是更被廣泛接受的含義,而“行為不端”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該詞的古今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注疏或漢語曆史詞典。
《浪孟》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意思。它可以指代一個古代地名,也可以表示迷茫、迷失等情感狀态。
浪孟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孟(孑),其中水部表示與水有關,孟部則是一個漢字的部首。根據漢字《康熙字典》的解釋,浪孟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浪孟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其中引用了一個浪孟村的地名。由于這個地名在當時并不常見,後來浪孟逐漸成為了泛指荒蕪、迷茫之地的意義。
浪孟的繁體字為「浪孟」,繁體字與簡化字在書寫形式上略有差異。繁體字保留了更多傳統的筆畫和結構。
在古時候,浪孟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浪孟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浪孟」,但這隻是其中一種可能的寫法。
1.走過浪孟,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他陷入了浪孟般的迷茫,不知道選擇哪個方向。
組詞:浪孟村、浪孟之地。
近義詞:迷茫、困惑、迷失。
反義詞:堅定、清晰、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