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ging flames] 猛烈的火
烈火越燒越旺
(1).引火;縱火。 漢 揚雄 《羽獵賦》:“舉熢烈火,轡者施技。”《文選·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秉鉞鷹揚,順風烈火。” 呂延濟 注:“如順風縱其盛火。”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記》:“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2).猛烈的火。《韓詩外傳》卷三:“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則燋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詩:“烈火發中夜,高煙焦上蒼。” 峻青 《秋色賦·女英雄孫玉敏一》:“海風猛卷着烈火,村莊在燃燒。”
(3).比喻鮮紅色。 唐 唐彥謙 《绯桃》詩:“短牆荒圃四無鄰,烈火緋桃照地春。”
(4).比喻聲勢大而情緒激烈的群衆性行動或運動。《新華月報》1965年第6期:“人民革命的烈火是撲滅不了的。”《人民日報》1967.11.6:“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經在整個地球上燃燒起來了。”
“烈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比喻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烈火”既是自然現象的具象描述,也被廣泛用于抽象表達,涵蓋情感、沖突、顔色等多重維度。其使用場景包括文學修辭、日常比喻及曆史典故,生動體現漢語的豐富表現力。
《烈火》是一個描述火焰強烈、猛烈的詞語。它代表着熊熊燃燒的火焰,通常用來形容火勢或情感的激烈、熾熱。
《烈火》的部首是火(火部),它是一個主要有關火焰的部首。《烈火》一詞共有7個筆畫。
《烈火》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具體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的文獻中。它的含義始終是與火焰相關的,代表着火勢的強烈和猛烈。
《烈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烈火」。
古時候的《烈火》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烈火」。
1. 沒有人能夠抵擋這場烈火的蔓延。
2. 她的激情就像一團烈火,燃燒着她的内心。
1. 烈火烹油:形容火勢猛烈,油騰火燎。
2. 烈火燒身:比喻遇到危險,身處困境。
1. 熊熊烈火
2. 熾烈火焰
1. 微弱的火光
2. 溫和的火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