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箱的美稱。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琅笈雲書,金繩玉檢。”
琅笈(láng jí)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詞彙,多用于指代珍貴的書籍或道教經卷。以下從字源、本義、引申義及文化内涵四方面詳細解析:
琅(láng)
本義指似玉的美石,引申為“潔白”“華美”之意,如“琳琅”形容珍貴玉石。《說文解字》釋:“琅,琅玕,似珠者。”其象征高潔與珍貴,常見于典籍描述寶物(如《尚書·禹貢》載“琅玕”為貢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1023頁;《說文解字注》。
笈(jí)
原指竹制書箱,後泛指書籍、典籍。《史記·儒林列傳》有“負笈遊學”之典,可見其承載知識的功能。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78頁。
琅笈的字面組合意為“華美的書箱”,實際多指道教經典或珍貴文獻,尤見于道教典籍中對經書的尊稱。例如:
“琅笈瓊函,藏諸秘典。” ——《雲笈七籤》卷三
此指道教經卷如美玉般珍稀,需以寶匣貯藏。
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9年,第421頁;《雲笈七籤》宋代張君房輯。
道教經籍的象征
道教文化中,“琅笈”與“琅函”“瓊編”并用,喻指神聖不可亵渎的經文。如《道藏》目錄稱“琅笈秘藏”,強調其玄妙深奧。
來源:《中華道藏》整理本,前言注釋。
珍貴典籍的代稱
廣義上可泛指珍本、善本書籍。清代藏書家黃丕烈題跋中曾以“琅笈”稱宋版書,突顯其文獻價值。
來源:《藏書家題跋集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第77頁。
現代漢語中,“琅笈”屬書面雅詞,常見于學術、文學語境。權威辭書釋義如下:
琅笈:指道教的經籍。亦泛指珍貴的書籍。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1025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
注:因該詞屬專業古語,部分線上辭書未收錄,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道教大辭典》等權威文獻。以上來源書籍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高校學術資源平台檢索原文。
“琅笈”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最早見于北周文學家庾信的《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琅笈雲書,金繩玉檢。” 此句以“琅笈”比喻珍貴的佛教典籍()。
該詞屬書面雅稱,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
擺張閟閟并駕齊驅綢綢打瞌睡丹飙丹頂膽寒發豎眈研丹志蹈規循矩大嬸鄧氏銅山鼎郊觀丢掉分白風旌涪漚俯卧撐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蛤像官粟嘉福家見戶說嬌婦結毦紀檢浄馔進退失踞君馬黃克核空投礦冶揆策斂心流移失所龍行虎變冥鴻冥鄉瞑想摸瞎母師木鍁南郊偏寵氣密遒渾七縱八跳取類三疊陽關食日萬錢收尾熟妙脫皮兒裹劑望江南吳服烏木撷萃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