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進退無據 ”。 李劼人 《大6*波》第三部第七章:“萬一 趙季和 與之勾結,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則我四面皆敵,進退失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進退失踞漢語 快速查詢。
“進退失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shī jù,其核心含義是前進和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常用來形容人處于無處容身或進退兩難的困境,與“進退無據”同義。
基本釋義
指在行動中既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因失去依據而陷入被動。多用于描述因形勢、條件限制導緻的困境。
出處與例句
該成語出自李劼人的小說《大波》第三部第七章:“萬一趙季和與之勾結,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則我四面皆敵,進退失踞。”。此例中,作者用“進退失踞”刻畫了人物在複雜局勢下的窘迫狀态。
結構與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說明
該成語強調因失去行動依據而陷入被動,常見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用于增強對人物處境的描寫張力。例如,在政治、軍事策略分析中,可形容決策者因信息不全或形勢突變而難以抉擇的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李劼人《大波》原文。
進退失踞是一個成語,意指在行動、決策或選擇方面陷入尴尬的境地,不知道該往前走還是退後,舉棋不定,無所適從。
拆分成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進:部首辶,筆畫8
退:部首辶,筆畫8
失:部首夭,筆畫5
踞:部首足,筆畫13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典故,因此也有古代的漢字寫法:
進:進的古代寫法
退:退的古代寫法
失:失的古代寫法
踞:踞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該成語的用法:
1. 他在公司裡進退失踞,無法做出正确的決策。
2. 面對複雜的局勢,政府進退失踞,難以應對。
3. 在關鍵時刻,他進退失踞,猶豫不決。
一些與該成語相關的組詞:
1. 進退兩難
2. 處境尴尬
3. 矛盾重重
一些近義詞:
1. 猶豫不決
2. 搖擺不定
3. 舉棋不定
一些反義詞:
1. 堅定不移
2. 毅然決然
3. 明确果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