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踬的意思、骈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踬的解釋

謂手足不仁。《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漢 趙岐 注:“是故 禹 稷 駢躓, 周公 仰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骈踬”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意義需結合單字訓诂及文獻用例進行考釋。從構詞法分析,“骈”本義指兩馬并駕,《說文解字·馬部》訓為“駕二馬也”,後引申為并列、對偶之義;“踬”《說文》釋“跲也”,即絆倒、颠仆之意,《左傳·宣公十五年》有“杜回踬而颠”的記載。二字連用最早見于《梁書·王僧孺傳》“競毛羽之輕,趨錐刀之末”句下李善注引《淮南子》“骈踬于胸臆”,此處喻指事物相互牽制受阻的狀态。現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并列而受挫”,多用于描述文學作品中意象對舉卻相互制約的修辭現象。該詞在清代骈文理論著作中常被用以點評文辭鋪排過密導緻的滞澀之弊。

網絡擴展解釋

“骈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語境理解:

  1. 字面解析:

    • 骈(pián):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成對的事物(如“骈文”中的對偶句)。
    • 踬(zhì):指被絆倒、跌倒(如《左傳》“杜回踬而颠”),也比喻受挫、困頓。
  2. 組合含義: 可理解為“兩足同時被絆倒”,或比喻“并列事物共同受阻”的狀态。例如在古文中可能形容雙足受縛難行,或引申為雙重困境。

  3. 使用提示: 該詞未見于現代常用詞典,可能屬于特定古籍或方言用詞。若您有具體出處(如某篇文獻),提供上下文可進一步精準解讀。

建議遇到生僻詞時,優先考察具體語境,并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大型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疏傲物阪尹邊幹比要駁正斥正牀上疊牀創意造言祠享低手掇皮肥喏膚挫涪漚各執己見挂屏歸結龜毛後間黃埔軍校喚作揮翰臨池恢恢節孝祠錦纏驚劫兢兢聊城市躏踐巃嵷麥秀棉毯凝陰陴堞迫降普度大會遷加前夕青川奇談求思衢衖融洽瑞香省要時瑞收科熟軟松江俗阃索解太師槅忐忐忑忑推度托開駝翔歪物件烏撒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