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稛载的意思、稛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稛载的解释

亦作“稇载”。以绳束财物,载置车上。亦指满载、重载。《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韦昭 注:“垂,言空而来;言重而归也。”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再拜膝前荷勤诲,垂橐稛载归忘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稛载(kǔn zài)是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于日常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将物品捆扎后装载,强调满载、捆载的状态。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捆扎装载

    指将货物或物品捆束整齐后装车或装船,体现完整、满载之意。

    例:《国语·齐语》载:“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描述使者空囊而来,满载捆扎的礼物而归)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58页)。

  2. 满载

    引申为完全装满、无空隙的状态,含“全部容纳”之义。

    例:宋·王安石《估玉》诗:“大梁老估闻不眠,操金喜取走蹁跹……稛载以告我,我试为君研。”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293页)。


二、字形与构词解析


三、典籍用例

  1. 《国语·齐语》:

    “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注:此处形容使者受赠大量财物,需捆扎装载方得运回。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国语》(2013年,第243页)。

  2. 《聊斋志异·刘夫人》:

    “数日,稛载而归。”

    注:描述主角捆载财物归家。

    来源:《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卷九)。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稛载”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文本,保留“满载”的古义,但逐渐被“满载”“捆载”等词替代。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捆扎与装载的完整性,无衍生歧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70页)。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2.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4. 《国语》(中华书局点校本,2013年)
  5.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稛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原指用绳子捆扎财物并装载到车上,后引申为“满载”“重载”的状态,常形容携带大量物品或收获颇丰的情景。例如《国语·齐语》中“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描述使者空囊而来、满载而归的对比。

  2. 古籍用例与演变
    唐代韩愈在《答窦秀才书》中写道“稛载而往,垂橐而归”,宋代梅尧臣亦用“垂橐稛载归忘饥”表达类似意境,均延续了满载而归的引申义。而《管子·小匡》中写作“攈载”,清代文献沿用此写法,说明“稛”与“攈”可能为异体字或通假关系。

  3.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与近义词“满载”“捆载”混淆。

提示: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哗哗百无一堪北山文边费彪蔚笔材澄清天下舂汲大妇怠旷胆决邓浆斗歌断还归宗督察警耳观恶生格是蛊师洪河护犊子回神,回神儿互体枷鏁截住镌勒沮诘菌圥君鱼保境橘子汁开店溃溃乐笑亮工林樊里言不出,外言不入利泽箩筐橹人毛虫祖木鹤仙人母猴徘翔辟舍七大八七男八婿三恪扫光撒然诗会是事恕不奉陪殊类诉权宿卧太易天人师头胀外扬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