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鱗的意思、霜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鱗的解釋

指魚。魚鱗色白,故稱。 唐 皮日休 《釣侶》詩之一:“趁眠無事避風濤,一鬥霜鱗換濁醪。”自注:“ 吳中 賣魚論鬥。” 宋 陸遊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鳜而歸》詩:“歸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細柳貫霜鱗。” 清 厲鹗 《摸魚兒·首夏歸杭過吳淞景物清曠有會而作》詞:“梅風裡,換得霜鱗盈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魚。因魚鱗顔色潔白如霜,故稱“霜鱗”。這一解釋在多個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均有體現,主要用于文學描寫。


二、出處與例句

  1. 唐代詩詞
    皮日休《釣侶》詩之一:“趁眠無事避風濤,一鬥霜鱗換濁醪。”
    (注:吳中地區賣魚以“鬥”為計量單位)。

  2. 宋代詩詞
    陸遊《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鳜而歸》:“歸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細柳貫霜鱗。”。
    黃庭堅亦在詩中提到“霜鱗”,如“鹽豉欲催蓴菜熟,霜鱗未貫柳條來”。


三、字義分解


四、文學意象

“霜鱗”通過顔色比喻(魚鱗如霜)和借代手法,增強了詩詞的畫面感與雅緻意境,常見于描繪漁獵、自然風光的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鱗

霜鱗(shuāng lín)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鱗由「雨」(雨部,左右結構)和「鳥」(鳥部,上下結構)組成。其中,「雨」的拆分部首是「雨」,有8個筆畫;「鳥」的拆分部首是「鳥」,有5個筆畫。

來源

霜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所賦予的意境和想象。霜指的是寒冷的天氣中凝結在地面上的冰晶,鱗則代表着魚、龍等生物體表面上的鱗片。将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容的是寒冷季節中自然界中的景象。

繁體

在繁體字中,霜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霜鱗的寫法為「霝鱗」。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中。

例句

1. 晨光照耀下,雪地上覆蓋着一層銀白色的霜鱗。

2. 湖面上漂浮着許多冰冷的霜鱗,猶如一片美麗的畫卷。

組詞

1. 霜降: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表示氣溫逐漸降低到能使霜降出現的時期。

2. 鱗片:指某些動物體表上生長的像魚、蛇等身上覆蓋的硬質片狀物。

近義詞

1. 冰鱗:意思相近,即形容冰塊的表面有鱗片狀的結構。

2. 霜凍:指因氣溫低于冰點而産生的霜和凍的現象。

反義詞

1. 露珠:與霜鱗相反,指懸挂在物體表面的細小水滴,通常是由于相對濕度高、氣溫降低而産生的。

2. 細雨:與霜鱗相對,指細小的雨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