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羨賦的意思、羨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羨賦的解釋

指賦稅收入在收支相抵後所剩馀的部分。 唐 孫樵 《複佛寺奏》:“借如陛下以五百萬﹝戶﹞給天下之兵,今欲又以一百七十萬﹝戶﹞給于羣髠,是六百七十萬﹝戶﹞無羨賦矣。” 清 黃宗羲 《王讷如使君傳》:“邑有四患,往來供億,分派於裡甲,裡甲之羨賦為胥吏所乾沒,一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羨賦是中國古代財稅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地方官府在完成中央規定賦稅額度後,仍有結餘的賦稅部分。該詞由"羨"(剩餘、盈餘)與"賦"(田賦、稅賦)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宋代文獻記載。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羨賦特指"賦稅正額之外的馀剩部分"(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36頁)。其征收機制在《宋史·食貨志》中有明确記載:"諸州歲具稅物羨數申省,謂之羨賦"(來源:中華書局《宋史》卷174)。這種制度既包含地方政府超額完成中央稅收任務的積極意義,也存在加重民衆負擔的潛在弊端。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羨"字甲骨文作"⿱羊欠",本義為"因渴望而流涎",引申為"富餘狀态"(來源:漢典網字形演變庫);"賦"字從"貝"(財物)從"武"(武力征收),體現強制征收的財稅性質(來源:國學大師《說文解字注》)。兩者組合精确表達了超額征收的財稅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羨賦”一詞有兩種不同的釋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1. 成語含義(文學用法)
    由“羨”和“賦”組成,表示對他人才能或品德的羨慕與欽佩。其中:

    • “羨”指羨慕、欽佩;
    • “賦”指賦予、賜予,引申為天生具備的才能。
      該用法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贊美,如:“他博學多才,令人羨賦。”
  2. 古代財政術語
    指賦稅收入在扣除支出後的剩餘部分。例如唐代孫樵的奏章中提到“無羨賦”,即賦稅收支平衡後無盈餘;清代黃宗羲的記載中也用“羨賦”描述地方財政的結餘。

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唱安國甯家白紙寶頭兒背脊杯影變化不窮表闡箥羅禅乘長須超高壓陳鏡開穿扮刺紙怛悼代作誕宕丁丑都録斷羽絶鱗頓呼佛境謌歡耕耘樹藝鼓肚瑰玮回駕降心下氣簡募劑料九九圖狙犷隽英阃寄澇朝連軋機臨敵賣陣落作槃鼓沛厲巧麗期諾起時丘役肉雷試紙瘦島衰齡稅人場說是談非孫吳貪俗文犀文性悟會嫌間消渙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