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請愆的意思、請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請愆的解釋

請罪,自請懲處。《後漢書·皇後紀序》:“ 宣後 晏起, 姜氏 請愆。” 李賢 注引《列女傳》:“ 姜後 既出,乃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起,以見君王樂色忘德。敢請罪,惟君王之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請愆"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自陳過失,請求責罰"。該詞由"請"(主動陳述)和"愆"(過失)兩個語素構成,常見于古代典籍與典章制度記載中,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溯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愆"本義指"超過期限的罪過",《說文解字》釋作"過也",後引申為各類過失。與"請"組合後,特指通過主動申告的形式承擔過失責任的行為模式,常見于古代官員引咎制度。

  2. 禮制運用

    在《周禮·秋官》記載的"三宥三赦"制度中,"請愆"作為司法程式的重要環節,指涉官吏通過特定儀式向君主或上級呈報過失,如《禮記·文王世子》所述"其刑罪則纖維僇,亦告于甸人",體現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禮法原則。

  3. 文學意象

    唐宋詩詞中常以"請愆"塑造忠臣形象,如範仲淹《嶽陽樓記》"進亦憂,退亦憂"的表述,暗含士大夫階層通過自省過失實現政治道德完善的價值取向,這類用法在《古文觀止》注疏本中有詳細訓诂。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請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ǐng qiān,其核心含義是主動承認過錯并請求懲處。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二、曆史典故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序》中的記載:

“宣後晏起,姜氏請愆。”
李賢注引《列女傳》補充:姜後因周宣王晚起,脫簪珥待罪于永巷,通過傅母向君王請罪,稱自己“樂色忘德”,請求懲處。
此例體現了“請愆”在古代禮儀中的嚴肅性,常用于臣子或後妃向君主表達自責。


三、現代用法

在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例如: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請愆”融合了“主動性”與“擔責性”,既包含對過錯的承認,也隱含接受相應後果的意願。其曆史典故和現代應用均體現出中華文化中對自省與責任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埃特納火山拜鬼求神邊谟兵要地志才品草次槽頭買馬看母子纏摩頭到處德輶丁香結東陽守飛災奉慕覆檢幹鑒公交寡二少雙歸土鼓險和簡宏贍滑鈎歡感護腳胡鬧胡桃椒墀嬌美寂寮境域金楹濟世安人朗伉騾馬馬後明道匿耀披凍裒綴謙悫愆陽豈肯如來佛三曹對案山磴設吊蛇魚勢霎獀狩酸衷貪賤桃李精神天可汗梯橋投檄退毛拖牢洞誣構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