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诳諕的意思、诳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诳諕的解釋

欺騙恐吓。《古尊宿語錄·慈明禅師》:“ 盤山 非心非佛,隻成戲論之談。 雪峯 輥毬,誑諕小兒之作。”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你甚倚強壓弱,廝欺廝負,把官司誑諕,全無畏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诳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诳”和“諕”兩字組成,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拆解分析:

  1. 诳(kuáng)
    意為欺騙、謊言,如《說文解字》釋為“欺也”,常見于“诳語”(騙人的話)、“诳騙”等詞。

  2. 諕(xià/háo)
    該字有兩讀:

    • 讀xià 時,同“吓”,表恐吓、威脅,如《西遊記》中“諕得三藏跌下馬來”。
    • 讀háo 時,通“號”,指呼喊,但此義較少見。

綜合釋義
“诳諕”可理解為通過欺騙與恐吓相結合的手段,例如用謊言威脅他人,或以虛假信息進行恫吓。其用法可能多見于古典小說或特定語境中,如《西遊記》等文學作品。

提示
由于該詞罕見且未查到具體出處,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其含義。若涉及古籍,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獲取更精準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诳諕

诳諕(kuáng xi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诳”和“諕”兩個部首組成。

“诳”的部首是讠(讠聲旁),意為話。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诓欺人也”,表示欺騙、騙取他人信任或利益。

“諕”的部首是言(言字旁),意為話。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使惑也”,表示迷惑、使人困惑。

“诳諕”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詞語之一。

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誑騙」。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字體和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古時候寫作“诓”+“詐”。其中,“诓”的字形類似于現代漢字的“讠”+“廣”,而“詐”的字形類似于現代漢字的“言”+“察”。

一些包含“诳諕”的例句:

1. 他用诳諕的方法騙取了不少人的財産。

2. 這個小偷常常使用各種手段來诳諕老人們。

組詞:诳騙、諕言、言诳、欺諕、諕誣。

近義詞:欺騙、哄騙、詐騙。

反義詞:誠實、真實、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