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诳諕的意思、诳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诳諕的解释

欺骗恐吓。《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 盘山 非心非佛,只成戏论之谈。 雪峯 辊毬,誑諕小儿之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你甚倚强压弱,廝欺廝负,把官司誑諕,全无畏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诳諕(kuáng xià)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诳”与“諕”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欺骗、恐吓的手段使人迷惑或畏惧。以下从字形、字义、用法及典籍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字义分解

  1. 诳(kuáng)

    • 本义:欺骗、迷惑。《说文解字》释为“欺也”,强调以虚假之言使人误信。
    • 例证:

      《韩非子·和氏》:“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指楚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砍其左脚。)

  2. 諕(xià)

    • 本义:同“吓”,恐吓、威慑。《广韵》注:“諕,虚讶切,吓也。”
    • 例证:

      《水浒传》第六回:“鲁智深倒提铁禅杖,諕得众人不敢近前。”

  3. 复合义:

    “诳諕”结合二者,指以欺骗与恐吓交织的手段使人屈服或迷惑,常见于古典文献描述欺诈、威吓行为。


二、典籍用例与权威解析

  1. 《水浒传》中的典型用例:

    第二十七回:“那妇人惊得魂魄都没了,只得从实招说……将那药抖在盏里,却诈做儿童戏耍,诳諕老小。”

    (此处描述用欺骗兼恐吓手段逼迫招供。)

  2. 《汉语大词典》释义:

    “诳諕”释为“欺骗恐吓”,强调通过言语或行为制造恐惧以达欺诈目的 。

  3. 《康熙字典》引证:

    • “诳”引《说文》“欺也”;
    • “諕”引《集韵》“虚交切,音枭,诳也”,说明二字义近互通 。

三、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3. 《水浒传》(容与堂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参考文献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诳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诳”和“諕”两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1. 诳(kuáng)
    意为欺骗、谎言,如《说文解字》释为“欺也”,常见于“诳语”(骗人的话)、“诳骗”等词。

  2. 諕(xià/háo)
    该字有两读:

    • 读xià 时,同“吓”,表恐吓、威胁,如《西游记》中“諕得三藏跌下马来”。
    • 读háo 时,通“号”,指呼喊,但此义较少见。

综合释义
“诳諕”可理解为通过欺骗与恐吓相结合的手段,例如用谎言威胁他人,或以虚假信息进行恫吓。其用法可能多见于古典小说或特定语境中,如《西游记》等文学作品。

提示
由于该词罕见且未查到具体出处,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进一步确认其含义。若涉及古籍,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获取更精准的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北顾奔涌边臣庇护权不容置喙谗挠传闻辍弃道副店夥吊当定理抚悦革噹汗淋淋隳惰践踏嘉期介物嗟羡鯚花京油子金镶玉裹尽心知性金鋜骏概狂奴故态苦会阃域朗榆敛服隆古啰唕率天马瑙慢言明轿南庭畔志鹏翻清交扰穰人际宂扰上举沈儁食齐势业使转说三道四桃朱术统管铜齐土腥味问好贤称降人襄野闲华小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