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珠的意思、口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珠的解釋

《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頤,徐别其頰,無傷口中珠!’”後以“口珠”比喻詩詞佳句。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苦海》:“剝取他人口珠,是盜儒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珠”是一個源自《莊子·外物》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文學創作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出處
    該詞出自《莊子·外物》篇,描述儒生盜墓時發現死者口中含珠的情節。大儒與小儒通過《詩》《禮》的禮儀僞裝盜墓行為,最終用金椎敲開死者下颌取珠,且強調“無傷口中珠”。這一場景被後世引申為對佳句的比喻。

  2. 比喻意義
    “口珠”特指詩詞中的精妙佳句,如同死者口中珍貴的珍珠,需通過巧妙手段(如文學創作)獲取而不損其價值。明代馮夢龍在《古今譚概·苦海》中曾用“剝取他人口珠,是盜儒也!”批判剽竊行為,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意象。

  3. 文學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評論,用于形容他人詩句的精妙,或暗喻對他人文學成果的借鑒與化用。需注意其使用常含褒貶雙重色彩:既贊佳句珍貴,亦可能諷刺不當挪用。

“口珠”以盜墓取珠的荒誕故事為背景,生動比喻詩詞創作中珍貴而需謹慎對待的佳句,是中文裡兼具文學性與批判性的特殊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珠》的意思

《口珠》是指一個人在口中念念有詞、不停地說話或者咀嚼某事物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珠》的拆分部首是口,口的筆畫數為3。

來源

《口珠》一詞源自于漢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在口中不停地說話或者咀嚼的情景。

繁體

《口珠》的繁體字為「口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口珠》的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明顯的改變。

例句

1. 他一直對着電視機前的比賽大喊大叫,嘴裡不停念着口珠。

2. 她在考試前緊張得嘴裡不停念口珠,希望能順利通過。

組詞

咀嚼、說話、聲音、繞口令、唠叨。

近義詞

啰嗦、絮叨、嘀嘀咕咕、唠叨。

反義詞

沉默、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