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珠的意思、口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珠的解释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臚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比喻诗词佳句。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苦海》:“剥取他人口珠,是盗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口珠”在现行权威汉语辞书中暂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根据汉语构词规律及语义分析,“口”指口腔或言语,“珠”可指珍珠、圆粒状物或珍贵事物,组合后存在以下可能含义方向:

  1. 字面组合义:口腔内的珠状物(如悬雍垂别称“颃颡珠”,但无“口珠”表述);
  2. 方言俗语:部分地区或存在特殊指代,需结合具体语境考据;
  3. 专业术语:医学领域或存在特定表述,建议参考《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专业工具书;
  4. 文学修辞:诗词创作中或作比喻用法,如“妙语如珠”的变体表达。

建议使用者核实具体语境,或咨询方言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获取精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口珠”是一个源自《庄子·外物》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文学创作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庄子·外物》篇,描述儒生盗墓时发现死者口中含珠的情节。大儒与小儒通过《诗》《礼》的礼仪伪装盗墓行为,最终用金椎敲开死者下颌取珠,且强调“无伤口中珠”。这一场景被后世引申为对佳句的比喻。

  2. 比喻意义
    “口珠”特指诗词中的精妙佳句,如同死者口中珍贵的珍珠,需通过巧妙手段(如文学创作)获取而不损其价值。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苦海》中曾用“剥取他人口珠,是盗儒也!”批判剽窃行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

  3. 文学引用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学评论,用于形容他人诗句的精妙,或暗喻对他人文学成果的借鉴与化用。需注意其使用常含褒贬双重色彩:既赞佳句珍贵,亦可能讽刺不当挪用。

“口珠”以盗墓取珠的荒诞故事为背景,生动比喻诗词创作中珍贵而需谨慎对待的佳句,是中文里兼具文学性与批判性的特殊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奥斯维辛集中营半篮脚半路夫妻畚插飙尘抄纸车器冲日楚砧黜周王鲁蹿跶德器斗酒只鸡丰胙甫尔怀宝迷邦浑盖虎魄鹘拳笳管皭然焦衰积尘接屋进口段颎耀篮子留中不下罗勒敏才敏慧闵笑牛骥同皂牛皮匠女娥拍板片刻裒啸清底穷蛋起手巾湫湄泉壤善旌生各札生禽生擒市道什吏世事厮熟缩减铁挝挺身而出退犀颓运汙浊湘川香公享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