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調絲品竹。 唐 白居易 《簡簡吟》:“十一把鏡學點粧,十二抽針能繡裳;十三行坐事調品,不肯迷頭白地藏。”
(2).猶調理,調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一·<神農本經>名例》“藥性有宜丸者”引 華佗 曰::“湯可以蕩滌臟腑,開通經絡,調品陰陽。”
調品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主要義項,均屬古代漢語用法:
指對官員職位級或物品優劣進行評定與調整。
出處:
指用于調和食物滋味的佐料,即調味品。
出處:
詞源說明:
“調”本義為和諧、協調(《說文·言部》),“品”指品類等級(《說文·品部》)。二者複合後,既可表官職調整的抽象行為,亦引申為具體調味物料,均體現“使事物有序相協”的核心語義。現代漢語中,“調品”一詞已罕用,其“調味”義由“調料”“調味品”等替代;“評定等級”義則融入“考評”“評級”等詞彙中。
“調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演奏或調試絲弦類(如琴、瑟)和竹管類(如箫、笛)樂器,引申為對音樂的鑒賞與技藝的掌握。
文獻例證:唐代白居易《簡簡吟》中“十三行坐事調品”一句,描述了少女在音樂方面的修養。
多用于中醫或養生語境,表示通過藥物、飲食等方式調節身體機能,使陰陽、髒腑等達到平衡狀态。
文獻例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引華佗之言:“湯可以蕩滌髒腑,開通經絡,調品陰陽”,強調湯藥對身體的調和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醫學典籍。
霸道橫行蔽占不睹事步綱層雲長毫沉烽靜柝綽的寸陰蹲苗恩義耳聞乏劣法數鳳凰钗改過遷善甘心如荠鞲扞怪澀黃風蝴蝶會謹閟謹介金鑪津濕緊行無好步襟韻灸刺機中錦字谲挑鈞眷狼很茂名市面谀背毀妙操内顧褭褭貧艱僑終蹇謝乞措大勤學好問秦柱氣聽齊竽饒果山淵事職水石清華泰來否極太平策踏槳船灘工頹風沱汜委質顯表仙廚象鬥線穗子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