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水激石聲。 唐 柳宗元 《霹靂琴贊引》:“﹝枯桐﹞一夕暴震,為火之焚,至旦乃已。其餘硿然倒卧道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但見迴瀾素波,觸石奮出,硿然送聲至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餘乃以石塊擲之,久而硿然。”
“硿然”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聲音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使用注意:
若您需要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核查古典文學作品或專業辭書。當前可參考蘇轼《石鐘山記》中類似用法:“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硿然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kēng rán]。它形容聲音大而清脆,充滿力量和震撼。
硿然的部首是石(石字旁),由13個筆畫組成。
硿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硿磲》一詩中,意思是高聲清脆,形容铿锵有力的聲音。由于現代漢字的簡化,硿然在簡化字中被寫作響然。
在繁體字中,硿然的寫法是鏗然,保留了原有的意義和發音,并且通過加入金屬器物的部首金(表示硬物)來進一步強調了聲音的特征。
在古代,硿然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硿寫作硜,然寫作尢。這個寫法非常古老,現已不再使用。
1. 我們在大峽谷聽到了一聲硿然,仿佛天地震動。
2. 雷電交加,一道道硿然的閃電劃過天空。
3. 戰士們的口號聲硿然響起,在戰場上回蕩。
1. 克硿:形容聲音更響亮。
2. 硿石:指堅硬的石頭。
3. 硿線:指發出清脆聲音的繩線。
1. 響亮:形容聲音明亮洪亮。
2. 洪亮:形容聲音宏大、有力。
3. 雄渾:形容聲音雄壯、有震撼力。
1. 柔和:形容聲音柔和輕緩。
2. 清澈: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3. 憂傷:形容聲音沉郁悲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