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擊黏土。指陶工制坯。《周禮·考工記序》:“搏埴之工二。” 鄭玄 注:“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
“搏埴”一詞的釋義需結合古籍考據和現代引申義綜合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本義(古代工藝術語)
原指陶工拍擊黏土制作器坯的工序,出自《周禮·考工記序》:“搏埴之工二。”鄭玄注:“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此處的“搏”意為拍打,“埴”指細膩的黏土,合稱代指制陶技藝(如、3所述)。
二、引申義(現代成語用法)
現代漢語中,“搏埴”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在困境中努力奮鬥、不畏艱難。例如描述人面對挑戰時堅持不懈,如:“他在科研領域搏埴多年,終獲突破。”需注意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化表達,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補充說明
搏埴(bó zh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手揉搓黏土,制作陶器。
搏(bó)是由手部(扌)和尺部(屍)兩個部首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埴(zhí)則是由土部(土)和止部(止)兩個部首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搏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搏埴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被定義為“揉土”。搏埴的繁體字為搏塋。
在古代,搏埴的寫法以“描描觜”為常見形式,觜在古代為古人的口的象形形象。後來的寫法則采用了“搏埶”的形式,其中的埶意為手的象形,表示了人用手揉土的動作。
1. 他每天都在工作室裡搏埴制作各種陶器。
2. 這個陶藝家以搏埴工藝著稱。
搏埴的常見組詞包括:搏埴工藝、搏埴技藝。
搏埴的近義詞有:搏泥、捏泥。
搏埴的反義詞有:陶瓷、燒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