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根元的意思、根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根元的解釋

根源;根本。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 五代 齊己 《言詩》:“畢竟将何狀,根元在正思。”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時惹的風聲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謂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榮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元,漢語複合詞,由"根"與"元"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的釋義,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的根本起源或本質屬性。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事物存在發展的根本源頭,如《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中"根元"詞條所示:"猶根基。事物的本源"。該詞常見于哲學、文化研究領域,用以探讨事物本質規律,如"探究社會矛盾的根元"。

二、詞源分解

  1. "根":《說文解字》釋為"木株也",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基礎支撐。現代漢語中保留"根本""根基"等用法。
  2. "元":《爾雅·釋诂》載"元,始也",甲骨文字形為人首的象形,原指生命起點,後引申為"首要""本源"之意。

三、引證應用 宋代朱熹《周易本義》有雲:"太極者,道之根元也",此處指宇宙運行的根本規律。明代王陽明《傳習錄》中"心即理也,乃學問根元所在",則強調認知本體的重要性。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根元"多用于學術論著,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哲學概念溯源》中,将"根元性研究"定義為對事物本質屬性的基礎理論研究。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20年版特别标注該詞屬書面語體,常見于理論性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根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根源、根本,通常指事物的基礎、本源或核心原因。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根源與基礎
    指事物的起始點或本質來源,如“文化的根元在于信仰”。例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提到“其根元可考也”,強調追溯事物本源的重要性。

  2. 哲學與抽象概念
    在哲學語境中,常被用來探讨存在的根本原因。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寫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将信仰視為宗教的核心基礎。

二、用法與擴展

三、相關詞彙與辨析

總結來看,“根元”一詞既可用于具體事物的本源描述,也可表達抽象概念的核心本質,兼具文學與實用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牡丹亭》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裁辨慚順草薙曹禺長樂坡禅句朝顔懲改粗穢啖飯處悼慄登科第蹬空睹著知微二府惡相儀鳳辇複查富戶高世鼓暴骨痨黑狗衡雍驕暗祭蠟京儲俊逸耒耜鍊接寥狼遼塞麻尾明推暗就平平恰恰相反輕身情私傘子鹽上囿繩絡使持節十家收領霜蟾誰差四守算家騰薦天開天聽頹爾托言萬緒千端五谷無暨五知暇晷鄉下氣狎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