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果。 唐 皎然 《桃花石枕歌贈康從事》:“可中棄置君不顧,天生秀色徒璘玢。” 唐 李涉 《早春霁後發頭陀寺寄院中》詩:“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無妨。”《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可中論房課,定是賣君身。”
(2).謂日、月将升到中天。 唐 皎然 《遊溪待月》詩:“可中纔望見,撩亂擣寒衣。”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蓮花漏》:“可中時,巳也;正中時,午也。”舊題 明 施耐庵 《<水浒傳>序》:“朝日初山,蒼蒼涼涼,澡頭面,裹巾幘,進盤飱,嚼楊木。諸事甫畢,起問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後可知。”
(3).正好。 唐 羅隱 《繡》詩:“ 蜀 錦謾誇聲自貴, 越 綾虛説價功高。可中用作鴛鴦被,紅葉枝枝不礙刀。”
“可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
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
指日、月即将升至中天
表示“正好”“恰好”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可中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可以中立、公正。這個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評價、判斷或參與時保持中立的态度。
可 (口部+十橫) 中 (丨立+丶點+丨立)
可中這個詞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結合了“可”和“中”兩個字的含義而成。
可中的繁體字為「可中」,字形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原始的「可中」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1. 在辯論比賽中,裁判員必須保持可中的立場。
2. 作為公務員,她希望能夠做到可中的處理每一個案件。
1. 可以中立
2. 可中性
3. 中立态度
中立、公正、客觀
偏頗、偏見、主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