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鋪的意思、遞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鋪的解釋

見“ 遞鋪 ”。


亦作“ 遞舖 ”。即驿站。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獄訟賦輸,使任其殿負,文檄付遞鋪,一人不至縣庭。”《元史·兵志四》:“急設遞鋪,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隻怕遞舖悮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遞鋪是古代中國驿傳制度中的基層機構,專司公文傳遞與情報轉運,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礎釋義

指宋、元、明三代設立的官方通信站點網絡,承擔官府文書、軍事情報的接力傳遞職能,屬國家郵政系統的前身。其名稱源于"遞"(傳送)與"鋪"(驿站),強調公文在固定站點間的逐級轉送模式。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遞鋪"詞條。

二、曆史功能解析

  1. 公文傳遞系統

    每10—15裡設一鋪,配備鋪兵(驿卒),通過步行或馬匹接力傳送密封文書,形成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宋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

  2. 緊急情報處理

    設有"急遞鋪"專項機構,以日行400裡的速度傳遞加急軍報,如嶽飛抗金戰報即通過此系統呈送臨安。

    來源:《宋代驿傳制度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三、與現代郵政的關聯

作為古代信息基礎設施,"遞鋪"在組織形式(站點網絡)、功能定位(公文專送)上深刻影響了近代郵政體系構建。清代"郵驿歸并"改革後,其職能逐步被現代郵政取代。

來源:《中國郵政史》(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年)第二章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來源均采用權威出版書籍标注。如需查證,可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www.nlc.cn)影印版《永樂大典》卷15144載明代遞鋪規制。

網絡擴展解釋

“遞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發音區分其具體意義:

一、古代驿站機構(讀音:dì pù)

  1. 基本定義
    遞鋪是中國宋元時期設立的官方文書傳遞機構,兼具接待功能,類似現代郵政與驿站的結合體。

  2. 功能與運作

    • 傳遞方式:分為步遞(步行,日行200裡)、馬遞(騎馬)、急腳遞(加急)三種形式。
    • 人員構成:鋪兵需參軍後才能任職,負責文書傳遞及官員出行物資(如青羅傘蓋、旗幟)管理。
    • 隸屬關系:北宋元豐改制後隸屬尚書省,稱“省鋪”。
  3. 曆史記載
    《元史·兵志》明确記載其重要性:“設急遞鋪,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也提及遞鋪的文書傳遞職能。


二、成語含義(讀音:dì pū,存疑)

部分詞典提到“遞鋪”可作成語,形容互相推诿責任(如“鋪”指床鋪,引申為推卸)。但此解釋在其他權威曆史文獻中未見佐證,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相關,建議結合具體發音(dì pū)及上下文判斷。


三、現代延伸

如今“遞鋪”一詞多用于地名(如浙江“十裡鋪”),保留了古代驿站的地理标識意義。

建議進一步查閱《宋史》《元史》等史料,或結合具體語境确認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傲不可長拜具備録槽子橙丁沉吟持祿愁促抽緒從妹黨員條蕩東張西張豆牙菜督饬兒童節反櫂桴炭公爹寒芽含冤莫白減黜講數戒鑒結餘競謹季月開泰練波兩服裂裳裹足列墉臨風對月買點夢魇門隧免胄廟祀濔漫米珠薪桂逆胡旁排泮林革音钤縫寝奪親隨赇囑權謀人厄掃凡馬山高水低時儁十鑽守辱寺監毋何仙液瓊漿纖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