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可中的意思、可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可中的解释

(1).如果。 唐 皎然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唐 李涉 《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诗:“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可中论房课,定是卖君身。”

(2).谓日、月将升到中天。 唐 皎然 《游溪待月》诗:“可中纔望见,撩乱擣寒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莲花漏》:“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旧题 明 施耐庵 《<水浒传>序》:“朝日初山,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幘,进盘飱,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

(3).正好。 唐 罗隐 《绣》诗:“ 蜀 锦谩夸声自贵, 越 綾虚説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可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古籍文献中可见其使用。其核心含义为“正好合适;恰好得当” ,强调事物或行为在时间、程度或条件上的恰到好处。以下从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恰好;正好

    表示时间、条件或程度上的精准契合,带有“恰逢其时”“恰到好处”的意味。

    例: “若可中而止,则无过矣。”(《朱子语类》)

  2. 合适;得当

    指言行或事物符合情理、规范或客观需求。

    例: “此举可中,深得民心。”(仿古用例)


二、古籍出处与用法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可中:

    ① 正好;恰好。

    ② 犹言如果可行。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6页)

  2. 唐代文献用例

    张籍《赠道士》诗:“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注: 此处“可中”意为“倘若正好”,表假设性契合。

  3. 宋代禅宗语录

    《景德传灯录》:“可中有语,犹未是时。”

    注: 指“若在合适的时机说话”,强调时机得当的重要性。


三、构词与演变


四、现代关联用法

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可中”的语义仍保留在以下表达中: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3.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锳著,中华书局)
  4. 张籍《赠道士》诗(《全唐诗》卷三八四)
  5. 《景德传灯录》(宋代释道原撰)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可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一、释义与用例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多见于唐代诗文,如李涉《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的“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以及《敦煌变文集》中的“可中论房课,定是卖君身”。
  2. 指日、月即将升至中天

    • 描述时间接近正午或午夜,如皎然《游溪待月》的“可中纔望见,撩乱擣寒衣”,明代焦竑的笔记中也提到“可中时”对应巳时(上午9-11点)。
  3. 表示“正好”“恰好”

    • 例如罗隐《绣》诗中的“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强调事物恰如其分的状态。

二、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语境,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顺取容白圜魃虐编珠柴桑门陈酒斗试防送人飞子奉诚园風衢讽喻分均俯首听命嗝嗝闺房果子酒嗥咷鸿龙花房淮南小山荒阙瓠肥回迂绛人齑麫金四娘斤欘军械空薄浪迹浮踪列从六弢冥黑泥银农耕女教师旁仄轻财清风朗月侵寻求证人瑞荣楯盛溢深窈食苹失御殊科鼠毛褐疏微蒜条金梯巘微宦微陋我负子戴雾髩云鬟享堂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