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包天的意思、膽大包天的詳細解釋
膽大包天的解釋
[audacious in the extreme;with reckless daring] 形容膽量極大,任意橫行,無所忌畏
詳細解釋
極言膽子很大,不知畏懼。《快心編初集》第三回:“你膽大包天,敢在本道面前匿主出頭!” 歐陽予倩 《荊轲》第四幕:“我雖年幼,膽大包天,小小 秦 庭,何足道哉!” 王西彥 《古屋》第五部一:“那男工年紀青,白晳臉,人倒長的俏俊,渾名喊‘驢子’,也是個膽大包天的人。”
詞語分解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鬥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别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日,一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成語“膽大包天”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膽大包天”由“膽大”(膽量極大)和“包天”(誇張形容覆蓋天穹)組成,字面意為“膽量大到能包容整個天空”。現多用于形容人行為極其大膽,無所畏懼,甚至達到不顧後果、肆意妄為的程度。
二、出處溯源
- 唐代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詩人劉叉《自問》中“詩膽大于天”的表述。
- 清代完善:清代楊潮觀在《吟風閣雜劇》中首次以完整成語形式出現,形容秦王遇刺時的驚險場景。
三、用法與語境
- 結構:主謂式成語,常作謂語、賓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多含貶義,用于批評魯莽、違法或違背常理的行為(如“歹徒光天化日搶劫,膽大包天”),少數語境可作中性描述(如形容探險精神)。
- 適用場景:常見于文學、新聞報道中對極端行為的描述。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
詞語示例 |
差異說明 |
近義詞 |
膽大妄為、肆無忌憚、渾身是膽 |
“渾身是膽”偏褒義,其餘多貶義 |
反義詞 |
膽小如鼠、謹小慎微 |
強調怯懦或過分謹慎的性格 |
五、經典例句
- 古籍用例:清代《黃石婆授計逃關》中“膽大包天,一鐵锺幾乎把秦王斷送”。
- 現代用例:歐陽予倩《荊轲》中“我雖年幼,膽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如需查看更多權威解釋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唐代出處)和(現代場景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膽大包天一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膽量非常大,臨危不懼,令人欽佩。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膽大包天》的拆分部首是膽(腹)和天(一)。拆分後,膽的部首是⺼(脈),天的部首是一(一),膽有11畫,天有4畫。
來源:
《膽大包天》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民間故事和戲曲劇本中。其中,膽大指的是一個人的勇氣和膽量,包天則是形容其膽識寬廣,無所畏懼。
繁體:
《膽大包天》的繁體字為「膽大包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膽大包天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膽的古字形為「膽」,天的古字形為「{(心一蔔)爾」。可以看出,古字形中包含了心和蔔兩個部首。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膽大包天》這個詞的例句:
1. 他膽大包天,毫不畏懼挑戰。
2. 這個小孩膽大包天,敢于面對任何困難。
組詞:
與《膽大包天》相關的組詞有:
1. 膽識廣闊:形容一個人有廣闊的膽識和眼界。
2. 膽敢:形容一個人有勇氣和膽識。
3. 包容天下: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能夠容納世間百态。
近義詞:
與《膽大包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膽大心細:形容一個人膽識寬廣,同時善于細心思考。
2. 膽大妄為:形容一個人膽量大卻行動魯莽,不顧後果。
3. 膽識過人:形容一個人有非凡的膽量和見識。
反義詞:
與《膽大包天》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膽小如鼠:形容一個人膽量小,缺乏勇氣面對困難。
2. 膽怯:形容一個人膽量小,容易害怕。
3. 膽小:形容一個人性格怯懦,膽量不大。
總結:
《膽大包天》一詞形容一個人膽量非常大,臨危不懼的特點。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膽(腹)和天(一),源自中國民間故事和戲曲劇本。繁體字為「膽大包天」,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膽為「膽」,天為「{(心一蔔)爾」。使用該詞的例句有他膽大包天,毫不畏懼挑戰。與《膽大包天》相關的組詞有膽識廣闊、膽敢、包容天下等。與此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膽大心細、膽大妄為、膽識過人等;相反的詞語有膽小如鼠、膽怯、膽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