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ject with sincere thanks] 懇切辭讓
懇切辭讓。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尹愔》:“ 開元 中,以道士 尹愔 為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兼知史舘事,賜朝散階, 愔 懇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這事斷不能了,總求老父臺代我懇辭。”
“懇辭”是一個由“懇”和“辭”組成的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真誠地辭讓或推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拒絕職位、榮譽或請求。例如:
語義延伸
注意事項
需區分“懇辭”與“謝絕”:“懇辭”帶有謙遜和情感色彩,適用于人際互動;而“謝絕”更中性,如“謝絕推銷”。
總結來看,“懇辭”通過強調真誠性,體現了漢語中禮儀與情感的結合,常見于傳統文化和正式文書中。如需進一步例證,可參考《廣卓異記》《儒林外史》等文獻()。
《懇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真誠、誠懇地表達請求或懇求的話語。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懇辭》的拆分部首是心字底部的忄(心旁),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情感和内心有關的事物。它的拼音是xīn。此外,《懇辭》共有10個筆畫。
《懇辭》一詞的來源較為明顯,由“懇求”和“辭謝”兩個詞合成而來。其中,“懇求”表示真誠地請求,向他人表達強烈的願望或乞求,而“辭謝”則是表示對别人賜予的恩惠或幫助表示感謝。繁體字的寫法為「懇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根據字形的演變,《懇辭》的寫法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在古籀文中,它的寫法為「きん辭」。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字形的演變,《懇辭》的現代寫法逐漸确立。
以下是一些使用《懇辭》的例句:
1. 我懇辭您的幫助,請您給予支持和指導。
2. 他以懇辭的語氣向老師請求延期提交作業。
3. 我寫了一封懇辭的信向公司申請工作。
一些與《懇辭》相關的組詞包括:懇請、懇求、懇求哀告。近義詞有:請求、乞求、祈求。反義詞有:威脅、命令、責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