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犒設的意思、犒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犒設的解釋

猶犒享。 宋 蘇轍 《龍川别志》卷下:“ 翔 亦親至其地,犒設其族。”《宣和遺事》後集:“我衆人馬七百餘人,欲得少犒設,每人要金一兩,望陛下給之。”《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六年》:“本路蠻寇未息,而官軍久戍,請歲給公使錢一千貫以犒設将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犒設"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傳承的複合詞,由"犒勞"與"設宴"兩個概念組合而成,專指通過置辦酒食款待以慰勞特定對象的禮儀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官修軍事法典《武經總要》,特指軍隊戰勝後"具牛羊酒食犒設三軍"的慶功制度。

從構詞法分析:"犒"字從牛從高,《說文解字》釋為"饷軍",本義指用牛酒等貴重物品慰勞軍隊;"設"取《廣雅》"施陳也"之意,強調儀式的籌備過程。二者結合形成動賓結構,完整呈現了從籌備到實施的全流程犒賞行為。

在語義演變中,該詞的施用範圍從宋代軍禮擴展至民間,明代《醒世恒言》記載"知縣犒設鄉勇"表明已泛化為官方表彰義舉的固定儀程。清代《吏部則例》更将其納入地方官員考核體系,規定"歲末必犒設耆老",使這一傳統升華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

現代語言應用中,該詞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和民俗學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了閩南語區"犒将"習俗,即中元節犒設陣亡将士的祭祀活動,印證了該詞在地方文化中的活态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犒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通過宴請、獎賞等方式表彰或慰勞他人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曆史用法

3.使用場景

4.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犒設”已不常用,但類似行為仍可見于慶功宴、年終獎金等場景,核心邏輯與古代一緻,即通過物質或精神獎勵表達認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龍川别志》《續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慮闆眼邊谷表闡别隯撥嘴撩牙槽牙長宿吃黑棗兒齒如瓠犀輲輪春骝儲宰點頭斷屠日耳軟心活仿冒豐容負轭該遍更多公稱汞粉拐棗刮臉皮含糲紅蠃驩騰甲縷講校蹇士煎水作冰兼總接踵繼明井底蝦蟆金鲗寄生囊科儀唠唠叨叨靓耀領先率爾操觚怒猊輕軍傾飲窮烏凄欷全師扇天蔔勝境折幹十骥水手萬變不離其宗為爾微瑣陷刻礥礥嚣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