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修武偃的意思、文修武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修武偃的解釋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畢安土地醮詞》:“旻穹觀璧合珠連,夷夏覩文修武偃。” 明 謝谠 《四喜記·詩詠花魚》:“四海安康,邊疆安靜,文修武偃堪悅。”《東周列國志》第一回:“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修武偃是漢語成語,讀音為 wén xiū wǔ yǎn,形容社會安定、天下太平的景象。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1. 文修:指禮樂教化得到推行與完善(“修”意為整治、推行),側重文化制度的建設。
  2. 武偃:指戰争止息,武力停用(“偃”意為停止、收起),強調軍事活動的消弭。

整體釋義:通過推行文治教化實現社會穩定,使軍事沖突自然平息,最終達到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态。此成語多用于歌頌太平盛世,體現儒家“以文化人”的治國理念。


引用來源與典籍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431頁):

    明确釋義為“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止息”,指出其象征“天下太平”。

  2. 王起《鼋鼍為梁賦》(唐代):

    原典出處:“文修武偃,法立律章”,以鼋鼍(大龜巨鳄)化橋比喻祥瑞,暗喻文治武功的和諧統一。

  3.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強調其反映“重文輕武”的治國思想,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意義相近。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收錄為“形容社會安定,文化昌盛,戰事平息”的褒義成語。


文化内涵與用法

該成語凝練表達了中華文化中“化幹戈為玉帛”的治理智慧,權威典籍均以“文教昌明,戰事平息”為釋義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文修武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例句與近義詞

四、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文治優先,武備退居”,與“偃武修文”含義相近,但更突出文武并治後的和諧狀态。其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蓮花盞鹎鵊編管壁鏡不當價嘗谷朝軌雕蟲篆刻佛牙釜中生魚還诏寒疝豪汰花簇錦攢環聚胡吃海塞蕙路混一嫁非嫁狗隨狗講書腳踩兩隻船機鑒金磾香紀念冊己知靠泊兩耳塞豆裂紋理掾龍盤鳳翥面不改色歐碧萍寓硗狹乞和七貧八富啓蟄權變鋒出軀量日削月割賞罸删要升降滲淫勢豪勢力圈十日飲疏窳逃責恬酒土肥威強文旆無地可容無名孽火綫道香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