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誠鲠的意思、誠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誠鲠的解釋

忠誠鲠直。《新唐書·劉蕡傳》:“自詔書下,萬口籍籍,歎其誠鯁,至於垂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誠鲠”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解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誠”本義指真實無僞的态度,《說文解字》釋作“信也”,《禮記·中庸》雲“誠者天之道也”;而“鲠”原指魚骨,引申為正直敢言,《漢書·賈山傳》注“鲠,直言也”,《後漢書·任隗傳》稱其“鲠言直議,無所回隱”。

該詞的完整釋義包含三個層面:從構詞法看屬于并列結構,兼取“真誠”與“剛直”的雙重特質;在語義演變中,唐代文獻已見連用案例,如《舊唐書·韓思複傳》載“性誠鲠,敢言無所避”;現代漢語中雖屬罕用書面語,但仍保留在特定曆史文獻及成語典故中。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古代多用于描述忠谏之臣的品格特征,與“忠鲠”“謇谔”等詞構成近義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誠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誠鲠(chéng gěng)意為“忠誠鲠直”,形容人忠誠且正直的品格。其中: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新唐書·劉蕡傳》:“自詔書下,萬口籍籍,歎其誠鯁,至於垂泣。”
釋義:诏書頒布後,衆人紛紛感歎劉蕡的忠誠耿直,甚至感動落淚。

三、相關詞彙

四、用法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具有堅定立場、敢于直言的形象,常見于文言或正式書面語。例如:“一良忠誠鲠直,可以當佥都禦史”(出自的造句示例)。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引用和現代釋義,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寐百谷報怨便利陛奏步鬥踏罡捕風長成場苗癡眉鈍眼達觀蕩轶等望調換風起水湧感念告身葛面耿賈隔手鈎缗閨聲聒噪固體潮鴻寶術甲庫焦拳進摺機趣括香岚霏潦旱牢羞籠合馬生角面層排栅排他性片長末技飄回破春普進恰合契父寝慢容光實信書策豎義松癱榻橘停手挺特銅子土談魏觀違限霞绮徙跸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