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銜的意思、具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銜的解釋

謂題寫官銜。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衛魁廷尉》:“遺 于 ( 于有成 )以書,外緘題書‘拜上 省元 ’,下惟具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具銜"是古代公文制度中的專用術語,指在正式文書中完整書寫官員官職名稱的行為。該詞由"具"(完備、詳細)和"銜"(官銜、職務)組合構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書制度,明清時期形成完備的書寫規範。

從《漢語大詞典》考據,"具銜"特指官員在奏疏、題本等官方文書中必須規範書寫自身全部官職,例如明代《萬曆起居注》記載:"凡題奏本,官員俱要具銜"。清代《欽定六部處分則例》明确規定"奏折具銜不全者,罰俸三月",可見其法定效力。

根據《古代公文制度研究》記載,完整具銜包含三個要素:主體官職(如"兵部尚書")、兼理職務(如"兼都察院右都禦史")和榮譽虛銜(如"太子少保")。這種書寫規範既體現封建等級制度,也構成公文法律效力的形式要件。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應用于古籍研究和曆史文獻考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具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ù xián,其核心含義為題寫官銜,主要用于古代文書或信函中署名時标注官職頭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析

    • 具:指具備、列出,引申為書寫或标注;
    • 銜:原指馬嚼子,後衍生為官職、頭銜。
      組合後表示在文書或信件中正式标注官職名稱。
  2. 具體用法
    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書信的結尾署名處,需寫明發件人的官職身份。例如宋代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中的記載:“遺于以書,外緘題書‘拜上省元’,下惟具銜”,意為在信封下方标注官職。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具銜”解釋為成語,表示“擔負責任、承擔使命”,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佐證,且權威性較低,可能是現代誤用或引申。

三、使用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四朝聞見錄》等宋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歌白領階層常律朝光呈華疇庸打捶帶和導演鬥氣妒害對酒當歌防堵鳳墀分交釜鍋府號拂綴隔鄰畊氓共同富裕鬼鬽過求焊點橫廣建章宮噤口卷舌酒巴浚源箜篌引亮藿藿流灑冒風險命日末德慕容疲怨錢埒潛慮清查崎嶢起疑驅馳缺少胊胊然色藝傷挫神情飾賂時食松膩探觀止矣天網恢恢,疎而不漏童角透碧空脫文偉而卧牀笑之以鼻瑕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