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求的意思、過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求的解釋

(1).過早求得。《左傳·文公六年》:“秋, 季文子 将聘於 晉 ,使求遭喪之禮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 文子 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八月乙亥, 晉襄公 卒。”

(2).過分地求取。《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那 壽春 一縣之人,不曾欠公的,豈可過求。”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還有兩位佳人替你做伴,少不得就過求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求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過分地要求或追求,強調超出合理範圍、實際需要或能力限度的索取或期望。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一定貶義色彩,體現對行為失當的批判。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語義解析

  1. “過”的語義基礎

    “過”表示超出限度、過分(如“過度”“過量”),在此強調行為的不合理性。

  2. “求”的語義指向

    “求”指請求、追求或索取(如“求全”“求取”),體現主動性目标。

  3. 合成詞義

    二者結合指超越合理邊界的索取或期望,隱含對他人或事物的苛責。

    例:

    “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不以欲滑和,不以過求人。”

    (《淮南子·诠言訓》)

    此處“過求人”即過度苛責他人。


二、典型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過分地要求”,引《淮南子》《文史通義》等古籍用例佐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作“超過限度的追求”,側重古漢語語境中的道德批判意味。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M]. 商務印書館, 2014.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标注為書面語詞,釋義“過分地追求或要求”,強調現代用法中的否定色彩。

    來源: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四、近義辨析


“過求”作為漢語書面詞彙,凝結了傳統文化中對“中庸”“知止”思想的推崇,其釋義與用例在曆代典籍中一脈相承,現代語境中仍具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過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過早求得
    指在時機未成熟時提前謀求或準備。例如《左傳·文公六年》記載,季文子出使晉國前提前準備喪禮,認為“過求何害”(即使過度準備也無害),結果晉襄公恰好在期間去世,印證了其預判。

  2. 過分地求取
    表示超出合理範圍地索取或追求。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提到“豈可過求”,強調不應過度要求他人;清代李漁作品中也用“過求”形容對利益或條件的貪求。

二、用法與延伸

三、注意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出自《史記·李斯列傳》,但更早文獻如《左傳》已出現用例,可能存在出處争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案衛敗群百刑逼降賓職比尚不辦蒼翠欲滴蠶籠谌摯持書出籴次大陸芳醁防汛兵福筭敷條櫜兜高寝閣試館第洪規壞嘎嘎焦頭爛額迦真鄰陀精奧金路爵弁開正累牛禮籍柳祠落星馬鞍麻絙卯食猛地裡面折廷争名正理順囊首前導驅使如虎生翼三槐九棘三省吾身三言二拍蛇谷世功束帶結發順德者昌,逆德者亡熟脫絲瓜孫謝态詐田籍拖挂蚊蟆文緻夏翟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