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比并。 唐 元稹 《授韓臯尚書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榮揆務,頗煩倫拟,有異優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其年三月中,宴於 曲江亭 ,供帳之盛,罕有倫拟。” 宋 嶽珂 《桯史·宣和禦畫》:“ 盧溪 、 與之 ,雖非可倫拟者,第詳玩詩語,似不若前作簡而有味雲。”
“倫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比較、比并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授韓臯尚書左仆射制》中“頗煩倫拟”指對人才進行綜合比較和考量。宋代嶽珂《桯史》中“雖非可倫拟者”也強調事物間的對比關系。
此用法多用于古代文學,強調通過對比衡量優劣或差異。
模仿、遵循規範(現代引申義)
現代詞典中,“倫拟”作為成語,由“倫”(人際秩序)和“拟”(仿效)組成,指“按社會規範模仿行為”。例如在教育場景中,提醒人們遵守道德準則,不盲目效仿不良行為。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本中的含義,可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側重點。
倫拟(lún nǐ)這個詞是指根據事物的特性或條件進行推測和模拟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倫(人)+ 拟(手、壬);共11畫。
來源:《莊子·人間世》:“人爾何倫。”倫拟在這裡是指通過模拟人類行為和思維來推測人的行為動機和思想。
繁體字:倫擬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侖擬
例句:
1. 我們可以通過倫拟出人的行為來理解他們的情感和心理。
2. 比喻可以通過倫拟來研究和預測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
組詞:倫理學、倫常、倫理、拟人化
近義詞:模拟、仿真、推測
反義詞:真實、事實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