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位的意思、僭位的詳細解釋
僭位的解釋
越分竊據上位。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僞 齊 劉豫 既僭位,大饗羣臣。” 明 屠隆 《綵毫記·漁陽鼙鼓》:“東都僭位,以誅 楊氏 為名,藉口 晉陽 之申,國號 大燕 。”
詞語分解
- 僭的解釋 僭 à 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禮儀、器物:僭越。僭妄。僭僞(封建王朝稱割據對立的王朝)。僭盜。 '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僭位”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àn wè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越分竊據上位,即通過不正當手段擅自篡奪他人的地位或職位。其中:
- “僭”:表示擅自、逾越本分的行為,帶有主觀強占的意味;
- “位”:指地位、職位,尤其是君主或高層的權位。
二、詳細解析
- 行為性質:強調非法的地位獲取,例如臣子篡奪君權、下屬僭越上級職位等。
- 曆史語境:常見于描述古代政治鬥争,如《寓簡》記載的僞齊劉豫僭位稱帝,以及明代《綵毫記》中“東都僭位”事件。
- 與“篡位”區别:兩者均涉及奪權,但“僭位”更突出逾越身份等級,而“篡位”更直接指用暴力或陰謀奪取。
三、典型用例
- 例句:
“武後自僭位以來,殘害忠良,弑君鸩母。”(出自的曆史故事描述)
- 近義成語:鸠僭鵲巢、僭賞濫刑。
四、延伸意義
現代可引申為超越自身權限、侵占他人權益的行為,如職場中下級冒用上級職權,或學術領域剽竊成果等。
如需更多實例或相關詞彙解析,可參考古籍《寓簡》《綵毫記》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僭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非法篡奪王位,違背正統規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僭位》的部首是人,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僭位》一詞最早見于《史記·衛青、霍去病傳》:“去病讓位,彗星照之,匈奴左賢王僭立,號種貴王。”此後逐漸廣泛使用。
繁體字
《僭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僭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僭」的曾用字是「僣」,寫作「僣位」。
例句
1. 他勾結軍隊,企圖通過武力來僭位。
2. 曆史上,有很多帝王因為野心勃勃而冒險嘗試僭位。
組詞
僭號、僭越、僭建、僭逆、僭拟。
近義詞
篡位、奪位、霸位。
反義詞
登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