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怒的意思、藏怒的詳細解釋
藏怒的解釋
懷藏怒火;懷恨于心。《孟子·萬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韓非子·八經》:“藏怒持罪而不發曰增亂,其患徼幸妄舉之人起。” 明 張居正 《答松江兵憲蔡春台書》:“且 中元公 曾有手書奉公,乃其由中之語,必不藏怒蓄恨,而過為己甚之事者也。”
詞語分解
- 藏的解釋 藏 á 隱避起來: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隱藏。蘊藏。藏污納垢。 收存起來:收藏。藏品。藏書。儲藏。 躲匿露 藏 à 儲放東西的地方:藏府。寶藏。 道教、佛教經典的總稱:道藏。大藏經。三藏(佛教經典
- 怒的解釋 怒 ù 生氣,氣憤:怒色。怒視。怒叱。怒罵。惱怒。息怒。 氣勢盛:怒濤。怒火。心花怒放。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雲南省:怒族。 譴責:“若不可教而後怒之”。 喜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藏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áng nù,其核心含義是隱藏内心的憤怒或怨恨,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 字面解析:
“藏”指隱藏、不表露,“怒”即憤怒情緒。組合後形容将怒火壓抑在内心,不輕易外顯,常伴隨長期積怨或隱忍的狀态。
二、古典出處與延伸
- 《孟子·萬章上》:
提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強調有德行的人對他人不隱藏憤怒,也不留存舊怨,隱含對“藏怒”的否定态度。
- 《韓非子·八經》:
指出“藏怒持罪而不發曰增亂”,認為壓抑怒火可能導緻更嚴重的後果,從反面警示其危害。
三、例句與用法
- 文言例:
明代張居正曾用“必不藏怒蓄恨”表達對他人品行的信任。
- 現代例:
如“為人應心胸開闊,藏怒宿怨無益”,強調長期壓抑情緒的負面影響。
四、使用提醒
- 語境適配:
多用于描述負面心理狀态,如隱忍的怨恨或表面平靜下的不滿。
- 情感色彩:
含貶義傾向,常與“宿怨”連用,暗示需及時化解情緒。
如需更全面的古典文獻例句或現代用法分析,來源中的《孟子》《韓非子》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藏怒」一詞的意思是指隱藏的憤怒和怒火。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附帶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藏」的拆分部首為「⺧」,它的筆畫順序是:
- 橫
- 橫鈎
- 橫
- 撇
- 豎
「怒」的拆分部首為「忄」,它的筆畫順序是:
- 豎
- 橫
- 撇
- 撇
- 完結橫
來源:
「藏怒」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藏」意思為隱藏;「怒」意思為憤怒,生氣。
繁體:
「藏怒」的繁體字為「藏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然而,「藏怒」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主要區别在于字形的變化。因此,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方式并無特殊之處。
例句:
1. 他的臉上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可以感覺到他心中藏着一股怒火。
2. 她試圖控制着自己的藏怒情緒,但還是忍不住發火了。
組詞:
- 藏心怒火
- 怒火中燒
- 怒發沖冠
近義詞:
- 忍怒
- 隱忍憤怒
- 怒火橫飛
反義詞:
- 笑逐顔開
- 平靜寬容
- 笑容滿面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