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nion] 親屬團聚,多指夫妻久别相聚
骨肉團圓
(1).圓貌。 唐 元稹 《高荷》詩:“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元 曾瑞 《哨遍·古鏡》套曲:“寒光皎潔明盈室,素魄團圓照滿天。”《金6*瓶6*梅詞話》第二四回:“但見銀河清淺,珠鬥爛斑,一輪團圓皎月,從東而出。” 劉大白 《是誰把?》詩:“是誰把空中明月,撚得如鈎?待我來抟鈎作鏡,看永久團圓,能否?”
(2).親屬團聚,多指夫妻而言。 唐 杜甫 《又示兩兒》詩:“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 清 洪昇 《長生殿·補恨》:“團圓等待中秋節,管教你情償意愜。”《紅樓夢》第五四回:“ 蓉兒 !和你媳婦坐在一處,倒也團圓了。”
(3).指劇情的圓滿結局。 清 李漁 《慎鸾交·計竦》:“怕的是戲到團圓諸事了,非晉爵,即加封誥,卻不道勝事留些餘地好。”
(4).樂曲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緑腰》……《團圓》《旋甘州》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團圓漢語 快速查詢。
“團圓”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親屬團聚
指家人(尤其是夫妻、骨肉)久别後相聚,如“骨肉團圓”。這一含義在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中尤為突出,強調家庭成員在特定時間的完整相聚。
圓形或滿圓狀态
古漢語中常描述物體圓潤的形态,如“素魄團圓照滿天”(明月圓滿)。
近義詞:團聚、相聚;反義詞:離散、分離。
(注:部分釋義及例句綜合自等來源,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詞典頁面。)
團圓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家庭成員、親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意思。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念,表達了家人團聚、和睦相處的美好願望。
團圓這個漢字由“囗”和“元”兩個部首組成。囗是包圍、圈起的意思,元代表圓形。它共有6個筆畫。
團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乾》篇中,意味着聚集在一起。隨着時間的推移,團圓的含義逐漸演變為家庭成員和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度過節日或慶祝特别場合。
在繁體字中,團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團圓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體字形為“圜”,形狀類似于一個圓環。後來,隨着漢字的演變,字形逐漸簡化,形成了現代的團圓字。
1. 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家人團圓是一個重要的傳統。
2. 我們和親戚朋友一起慶祝生日,感受到了團圓的快樂氛圍。
團圓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團圓飯(家人、親友團聚共進的飯食)、團圓舞(一種表達團聚快樂的舞蹈)。
團聚、聚會、歡聚等可以作為團圓的近義詞,都表示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分散、分别、離散等可以作為團圓的反義詞,表示人們分散、分開或離開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