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兀卒的意思、兀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兀卒的解釋

黨項 語音譯。 西夏 國主的自稱。《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 趙元昊 ﹞猶稱男 邦泥定國 兀卒上書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稱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號。議者以為改吾祖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許。” 宋 範仲淹 《答安撫王内翰書》:“今貴稱兀卒,以避中朝,取 漢 唐 故事,如單于、可汗之類。” 宋 蘇轍 《龍川别志》卷下:“ 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無人之境。後數年,力盡求和,歲增賂遺,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兀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與民族語言考釋:

  1. 基本釋義與詞源

    在漢語語境中,“兀卒”是西夏開國君主元昊的自稱音譯詞,意為“青天子”(與“黃天子”相對,指中原皇帝)。該詞源于黨項語,音近“吾祖”,在《宋史·夏國傳》中明确記載元昊緻宋朝表章自稱“兀卒”,後改稱“吾祖”,以示與宋朝皇帝并尊。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2. 曆史政治含義

    “兀卒”作為西夏王號,象征黨項政權脫離中原王朝冊封體系的自立訴求。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元昊以“兀卒”稱號宣告稱帝意圖,其字形取“元”字加“兀”部,暗含“物祖”“始元”之意,體現政治合法性建構。來源:《西夏書事》(清·吳廣成撰)、《中國曆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

  3. 字形與語義演變

    從漢字構形看,“兀”本義為高聳突出,“卒”有終結、首領二義。西夏文獻中“兀卒”被釋作“天之子”,與藏語“ngu-tsu”(天子)存在音義關聯,反映多民族文化交融。來源:《黨項與西夏資料彙編》(甯夏人民出版社)、《西夏語言與文獻研究》(中華書局)。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兀卒”是西夏國主的自稱,源自黨項語音譯,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政治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源與音譯
    “兀卒”是黨項語的音譯,在西夏國内被君主使用,漢語可譯為“清天子”或“吾祖”。例如,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後改名曩霄)在與宋朝的外交文書中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以表明身份。

  2. 政治象征
    這一稱號類似匈奴的“單于”或突厥的“可汗”,是西夏君主彰顯獨立性的标志。宋朝官員認為其隱含“吾祖”之意,有侮辱朝廷之嫌,因此拒絕承認。


二、曆史背景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兀卒”有“未經訓練的士兵”之義,并稱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曆史文獻佐證,且與西夏國主自稱的記載明顯沖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需謹慎采納。



“兀卒”主要用于西夏君主稱號,體現其政權獨立性,是宋夏外交沖突的焦點之一。其他引申解釋需結合史料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昧不耦朝懽暮樂朝筭懲羹吹韲酬金東園溫明多少掇轉發令匪忱風摅浮鵝鈎扶行鈎距規磨好事多悭黃絲歡聲誨谟貨客減縮交禮擊牀劼毖解讐急緩錦句娟娟孔業廉選冒禮迷醉蓬藿疋歌平足欺誕铨管雀兒區中緣澀剌剌上班笙叢收齒守械說夢龆穉提琴通範頹岩吐奇途說王權襪系危竿綫鞋顯學校刊新福利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