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鈍的意思、昏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鈍的解釋

(1).和緩,不強烈。《南史·範晔傳》:“﹝ 範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又棗膏昏鈍,甲煎淺俗,非唯無助于馨烈,乃當彌增于尤疾也。”

(2).愚魯,愚笨。 宋 李之彥 《東谷所見·擇師》:“庸師固栖身之謀,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開導之益,一日昏鈍一日。及其長也,塊然一物而已耳。”

(3).用為謙詞。指愚魯之人。 宋 曾鞏 《祭宋龍圖文》:“維昏鈍之少與,獨綢繆而有素,淚淋浪而莫收,情忉怛而奚愬。”

(4).指眼神模糊而遲鈍。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的眼睛也昏鈍無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昏鈍”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和緩、不強烈
    多用于描述氣味或感官體驗的平淡特性。如《南史·範晔傳》提到“棗膏昏鈍”,指棗膏香氣不夠濃烈。

  2. 愚魯、愚笨
    形容人思維遲鈍或缺乏靈性。宋代李之彥在《東谷所見·擇師》中批評庸師誤人子弟,導緻學生“一日昏鈍一日”,強調長期缺乏教導使人愈發愚鈍。

  3. 謙稱愚魯之人
    古代文人常用作自謙之詞。例如曾鞏《祭宋龍圖文》中“維昏鈍之少與”,以“昏鈍”自指,表達謙遜态度。

  4. 眼神模糊遲鈍
    指生理上的視覺不清或反應遲緩狀态,如長時間疲勞後的目光渙散。


使用注意

如需具體例句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南史》《東谷所見》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鈍

昏鈍,是指人的思維遲鈍,反應遲緩,理解力低下的狀态。當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判斷和思考能力不敏捷時,就可以用昏鈍來描述他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日和金,筆畫數為9畫。

來源

昏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昏指的是頭腦迷糊,思維不清晰;鈍則指的是遲鈍,反應遲緩。将這兩個意思相近的詞合并,便形成了昏鈍。

繁體

昏鈍的繁體寫法為昬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昏鈍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昏鈍」,頗具古韻味。

例句

1. 他今天的回答很昏鈍,似乎完全不明白問題的意思。

2. 老人年紀大了,有些昏鈍,常常記不住重要的事情。

組詞

聯想到昏鈍的意思,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昏昏沉沉

2. 愚鈍

3. 笨拙

4. 遲鈍

近義詞

昏鈍的近義詞有:呆笨、遲緩、遲鈍、愚笨。

反義詞

昏鈍的反義詞有:聰明、敏捷、機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