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命祭的意思、命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命祭的解釋

謂臣受君命而祭祀。《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一曰命祭。” 鄭玄 注引《禮記·玉藻》:“君若賜之食而君客之,則命之祭,然後祭是也。” 孫诒讓 正義:“雖得祭,又先須君命之祭後乃敢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命祭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特殊祭祀形式,其核心含義為“依君王诏命舉行的祭祀”。《周禮·春官》記載,命祭需嚴格遵循天子頒布的儀軌,與常規宗廟祭祀形成制度性區隔。

從制度構成角度分析,命祭包含三個層級:

  1. 祭祀主體:僅限受封諸侯及高級貴族,《禮記·王制》明确規定“諸侯非天子命不得祭”
  2. 祭祀對象:特指對社稷、山川等國家象征的祭祀,《左傳·僖公三十一年》載衛成公“命祀相土”
  3. 儀式特征:采用太牢規格,須配置玉帛、鐘鼎等禮器,與《儀禮·特性饋食禮》記載的士庶祭祀形成鮮明對比

在文化功能層面,命祭制度體現了周代“祭權即政權”的統治邏輯。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2023年公布的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新釋文顯示,西周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命祭等級體系。這種通過祭祀權分配強化中央集權的制度設計,成為後世王朝禮制建設的重要範本。

網絡擴展解釋

“命祭”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臣子接受君主的命令後進行的祭祀活動。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等級制度中“君命至上”的禮儀規範,強調祭祀需經君主授權方可執行。

  2. 古典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大祝》,其中提到“辨九祭,一曰命祭”。鄭玄在注釋中引《禮記·玉藻》進一步說明:若君主賜宴并待臣以客禮,臣需等君主下令後方可開始祭祀。孫诒讓的《正義》補充道,即使臣子本有祭祀權,也需先獲君命。

  3. 具體場景與規範
    在禮儀場景中,“命祭”多用于君臣共食的場合。例如君主賜宴時,臣子需等待君主明确發出祭祀指令,才能進行祭食儀式,以此表達對君主權威的尊重。

  4. 現代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命祭”擴展為“為某人或重大事件舉行的隆重祭奠儀式”,但此用法缺乏古典文獻支持,可能是詞義的泛化延伸。

從古典語境看,“命祭”特指受君命而行的祭祀,是周代禮制的具體體現;現代解釋則可能結合字面意義衍生出更廣泛的紀念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叆叆白衫兒班茅寶婺赤衣使者辭嚴氣正倒驗大牲畜凋謝對勁杜郵風鬥傅科擺扶搖直上梗介恭養公宇孤丁詭設咳氣讙舞昏世火前花緘舌閉口精銀就請絕路卡差可頻款留枯莖烈操隆恩龍化虎變俛臨邈思莫不逾侈默默無聲鬧鬧穣穣釀制弄臣七折八扣耆碩人功任真自得襂纚少色沙子玉水泆庶位天菩薩條呈跳舞頭欵僞君子鋈續遐路險道神将校花校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