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中所祭的社主。《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 郑玄 注:“王出军,必先有事於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 贾公彦 疏:“社主曰军社者,以其载社在於军中,故以军社言之。”
“军社”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如下解释:
军社(jūn shè)原指古代军队出征时祭祀的社主,即代表土地神的牌位。这是该词在《周礼》等典籍中的核心含义。社主作为国家象征,随军出征寓意祈求战争胜利与国土安宁。
部分现代辞书(如)引申为“军队与社会的合称”,强调军民关系。但此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建议:若研究古代礼制,应以《周礼》注疏为基准;若涉及现代军民关系论述,需注意语义演变。
军社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包括“军”和“社”两个部分。
1. “军”字由“冖”和“⺼”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4画。
2. “社”字由“⺆”和“示”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7画。
军社这个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在古代,军社是指军队和社团的结合。军指的是组织有纪律、实行军事管理和作战的集体,而社指的是共同居住、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村落或城市。
军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依然是“軍社”,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军的上部有一个“冖”字头,寓意军队的军师,下面是一个“⺼”字旁,表示军人的形象。社的上部是一个“⺆”字旁,代表多个人在一起,下面是一个“示”字,表示信仰、宗教的意思。
1. 他加入了军社,成为了一名军队中的社团成员。
2. 军社合力,一举夺取了胜利。
军队、军官、社团
军队、社群、组织
农民、个体、散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