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長齋月的意思、三長齋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長齋月的解釋

同“ 三長善月 ”。《梵網經》卷下:“於六齋日年三長齋月,作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垢罪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長齋月是漢傳佛教中的一個重要宗教術語和修行實踐,特指在一年中特定的三個月裡,佛教信徒(包括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持守更為嚴格的戒律,尤其是過午不食(即“持午”或“不非時食”)以及禁絕屠宰、慎行殺生等。其詳細釋義如下:

  1. 基本定義與時間: “三長齋月”指農曆的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之所以稱為“長”,是因為這三個月在一年中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信徒需在整個月份中持續持守齋戒,而非僅一日或數日。其核心實踐是“齋”,即清淨身心、節制飲食(特别是過午不食)和謹守戒律。

  2. 宗教内涵與依據: 佛教經典(如《梵網經》、《四天王經》等)記載,這三個月是四大天王及其眷屬巡行人間的時期,會密切觀察衆生的善惡行為。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此三月是惡道(尤其是惡鬼道)衆生活動較為活躍之時,世間殺業易增,災禍易起。 因此,信徒在此期間精進持齋、廣修善業(如布施、放生、誦經),旨在:

    • 積累福德資糧:通過持戒清淨身心,增長善根福報。
    • 消災免難:減少因殺生等惡業帶來的災禍,祈求平安吉祥。
    • 慈悲護生:體現佛教的慈悲精神,避免傷害衆生。
    • 順應天時:響應諸天護法的監察,勉勵自身精進修行。
  3. 具體實踐要求: 在“三長齋月”期間,核心的持守是“八關齋戒”或至少嚴格持守其中的“不殺生”與“不非時食”兩條。

    • 不非時食(過午不食):這是“齋”的最主要體現,指過了正午(大約中午12點)之後直到次日黎明前不再進食固體食物。這是為了節制欲望、減少昏沉、利于修行。
    • 不殺生:尤其強調在此期間要嚴禁屠宰、漁獵等行為,并提倡放生、護生。
    • 其他輔助:信徒通常會在此期間增加誦經、念佛、禮拜、布施等善行,使身心更為清淨。

引用參考來源:

  1. 佛教經典《梵網經》、《四天王經》對齋月意義的記載(可參考中華佛典寶庫等權威佛經數據庫:https://www.fodian.net/)。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三長齋月” 詞條釋義(來源:佛學辭典線上等資源:https://www.foxue.org.cn/)。
  3.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等現代佛學著作對“齋”與“過午不食”的解釋(來源:法鼓文化等佛教出版社官網)。
  4.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及相關刊物對佛教傳統節日的介紹(來源: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三長齋月”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術語,具有特定的宗教含義和曆史背景,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三長齋月指農曆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份。佛教徒在這三個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期間持守“八戒”并嚴格實行“過午不食”的戒律,以修善積德。這一習俗也被稱為“三長善月”或“神通月”。

2.宗教背景與意義

根據佛教經典記載,這三月中,天帝釋(佛教護法神)與四天王會用寶鏡照察南贍部洲衆生的善惡行為,因此佛教倡導信徒在此期間慎言慎行、嚴守戒律,以積累善業。這種修持被認為是如來佛為教化衆生而設的方便法門。

3.曆史記載

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曾頒布诏令,要求全國在三長齋月期間禁止屠宰,以順應佛教戒殺生的理念。這一舉措反映了佛教文化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4.其他解釋與區别

5.實踐形式

信徒在此期間需遵守“八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歌舞觀聽、過午不食等,以此淨化身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戒律細節或曆史淵源,可參考佛教經典如《梵網經》《不空罥索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半山亭便宜行事不計采石矶采衛殘夜成勢幢棨出頭人丹母忉利頂橦二簧耳言法力法信法子風器紛委浮翳附衆廣肆毫铦合丹呵膠環瑱毀車彗雲驕奢放逸經緯天下廐卒開燈克削闊陿酷熱欄子馬老賊連理帶露堂描字冥雪耦立乾明啓封奇門遁甲青精君窮天極地群情鼎沸入股芟正史體視險若夷踏子替夷往辭獻賦像素小郎錫封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