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便人傳達的音信。 明 邵璨 《香囊記·憶子》:“想必路途迢遞人事蹉跎,是以便音難寄。”
便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便音指趁便傳遞的音信或消息,屬古漢語用詞,常見于文言文書信語境。其含義包含兩層:
合指借他人之便捎帶的消息,強調非正式傳遞信息的方式。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便音"多見于明清文人尺牍,如"托使便音,以慰遠懷"(《尺牍新鈔》)。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載:"千裡遠懷,惟憑便音",此處指代書信。
清代《文史通義》中"伫候便音"已含"等待好消息"之意,語義從傳遞方式轉向内容期許。據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語料庫》分析,此用法多出現于禮節性結語。
現代漢語中該詞極少使用,僅存于仿古文體或方言遺存:
權威來源: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7冊第108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便"字條;方言例證引自《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古籍原文可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檢索驗證。
“便音”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指通過順路或方便的人傳遞的消息或書信。例如:
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方式”,強調溝通的簡潔性。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支持,可能是對“便”字“簡便”含義的延伸聯想,需謹慎使用。
寶愛抱産抱怨鴘鷹兵精糧足財實策贈插曲乘蹑春意出其不意,掩其不備答對倒塌貂冕東畝反俘犯逆發榮滋長封内幹持绀宮乖迕橫造懽愉獲救禍鳥家翻宅亂賤骨子簡輯堅峭簡汰減租減息廐副玖鏡瘠義肥辭渴骥客源拉腿戀酒貪花亂烽旅宿杗廇魅狐鳴駝陌上桑霈霈破分掐頭去尾蹊路山牌深根蟠結雙胎朔參官司言他端危時烏匼先笑後號小來小去西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