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正不阿的意思、守正不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正不阿的解釋

堅守正道,不曲從迎合。《後漢書·陳寵傳》:“及 竇憲 為大将軍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而 寵 與 中山 相 汝南 張郴 、 東平 相 應順 守正不阿。” 宋 陳亮 《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于漢唐》:“ 姚崇 之遇事立斷, 宋璟 之守正不阿,以共成 明皇 開元 之治,亦不負君臣之遇合矣。” 明 高啟 《元故婺州路蘭溪州判官緻仕胡君墓志銘》:“為吏絶賕請,守正不阿,明習法律而論決。” 梁啟超 《論私德》二:“苟在上者多行不義,而居下者守正不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正不阿”是一個褒義成語,形容人堅守正道、公正無私,不因外界壓力而屈從或偏袒。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語法

4.例句與延伸

5.文化意義

這一成語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正直”品格的推崇,強調在利益或壓力面前保持道德操守,至今仍用于贊頌清廉、公正的言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正不阿

守正不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堅持正義和原則,不為外界的壓力和誘惑所動搖。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理解。

守正不阿的拆分部首為宀、口、亠、阝,其中宀表示“宀旁”,口表示“口字旁”,亠表示“亠字頭”,阝表示“阜旁”。它的拆字形式比較簡單,是一個所謂的“典型四字成語”。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君子讨厭的事情,即使他們想要做,也會找借口不去做。後來,這句話被改編為“疾守舍疾欲守”,意思是指君子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不為欲望所動搖。

守正不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守正不阿,沒有太大的變化。繁體字是漢字的傳統書寫形式,有時候在一些場合仍然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守字的舊字形是宀、主、目組成的。同樣,正字的舊字形是一種象形字,表示“直立”的形狀。不阿字的舊字形是不、阝、業、阝組成的。

以下是守正不阿的例句:
1.作為一名公務員,他守正不阿,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第一位的原則。
2.雖然面臨金錢的誘惑,但他毫不動搖,守正不阿,堅守着自己的價值觀。
3.在商業場合,守正不阿的企業往往能夠赢得顧客的尊重和信任。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守正、堅守、不動搖、不為所動等。近義詞有堅持不懈、始終如一、恪守不渝等,而反義詞則包括屈從、妥協、動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