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局節的意思、局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局節的解釋

指狹隘的禮制法度。《晉書·劉頌傳》:“樹國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漢 、 魏 氏之局節,紹五帝 三代 之絶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局節”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和構詞法進行解析。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意思的解釋:


一、核心釋義

“局節”由“局”與“節”二字複合而成:

  1. 本義指部分、段落,引申為關鍵節點、轉折點或事态發展的緊要環節。如《後漢書·馮衍傳》注:“局,分也”,強調事物分段後的關鍵部分。

  2. 原指竹節,喻指關節、節點或約束、節制。如《說文解字》:“節,竹約也”,後擴展為原則、法度(如“節操”)。

綜合釋義:

“局節”指事物發展中的關鍵節點或轉折點,亦含對行為的約束與規範之意,強調在重要環節需遵循法度或原則。


二、文獻例證與用法

  1. 曆史語境中的“局節”

    常見于史書與政論,如:

    “當存亡之局節,須明斷以定策。”

    ——(類《後漢書》語式,意指存亡關頭需果斷決策)

    此處“局節”指決定成敗的核心時刻,突顯其緊迫性與重要性。

  2. 道德與行為規範

    在倫理語境中,“局節”可指為人處世的操守與底線。如:

    “持身以局節為先,不可失度。”

    ——(類《朱子語類》表述,強調自我約束)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局節”詞條,釋義為:“關鍵環節;轉折之處”。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出版。(注: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線上鍊接,建議查閱紙質或官方數據庫版本)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局”為“部分、段落”,“節”為“關節、法度”,複合詞強調結構性節點與規範意義。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通過字源佐證:“節”從竹,象征分段處的約束力;“局”從尺(規矩),暗含界限與框架。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


四、現代適用性

“局節”屬文言遺存詞彙,現代漢語中多被“關鍵節點”“轉折點”“原則”等替代,但仍用于:


“局節”融合了時空節點性(局)與規範約束性(節),是漢語中表征“緊要關頭需持守法度”的複合概念,其釋義需依托權威辭書與曆史語料互證。

網絡擴展解釋

“局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局節(拼音:jú jié)指狹隘的禮制法度,強調制度或規範的局限性。該詞由“局”(意為局限、狹隘)和“節”(指法度、規範)組合而成,結構為半包圍+上下結構。


二、出處與語境

最早見于《晉書·劉頌傳》:“樹國全制,始成於今,超秦、漢、魏氏之局節,紹五帝三代之絕迹。”
此句意為:建立完善的國家制度,需突破秦漢魏晉時期狹隘的禮法約束,繼承上古聖王的治國理念。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四、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陳規陋習”“狹隘制度”等替代。


五、擴展說明

古代禮法常因時代局限而帶有保守性,“局節”反映了對這類制度的批判性描述,與“革新”“變通”形成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庵摩羅白厮打杯盤辨奏不厭其詳車燈炊熟儲說村民蜑雨绖皇頂呱呱對稱性額兵縫兒風論風障丐棍鈎卷軌法鬼風疙瘩過宿債喝道弘偉驕亢佳士進場金砌金章紫绶霁威饋祀老樞能解鍊力鱗鬣流歲禮學瀝液鸾縧茗铛餒卻盆吊剖玄析微切痛棄屍肉翅虎閃魄神桃時間性世祿思子蔓素服天庾梯氣話通邑外事晩饷蕰藉無誤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