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别本的意思、别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别本的解釋

[another edition of a book] 未刊稿的譽寫本或某書籍的其他版本

詳細解釋

(1).副本。《南史·劉孝綽傳》:“又寫别本封至東宮, 昭明太子 命焚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初,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 於舊注外為解義,妙析奇緻,大暢玄風,唯《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 秀 卒。 秀 子幼,義遂零落;然猶有别本。”

(2).同書的另一種版本。 宋 董逌 《廣川書跋》卷六:“《黃庭經》别本,此當時 唐 人得舊本摹入石者,時見筆意與常見二本及今祕閣所存異甚。” 清 朱彜尊 《<詞綜>發凡》:“甚有别本以 朱三十五 《樵歌》為 秋娘 作者,良可大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别本”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副本
    指與正本内容相同但非原件的文本。例如:

    • 《南史·劉孝綽傳》記載,劉孝綽曾将文稿的“别本”送至東宮,後被昭明太子下令焚毀。
    • 《世說新語·文學》提到,向秀注解《莊子》時,原稿未完成,但其“别本”仍得以流傳。
  2. 同書的另一種版本
    指同一著作的不同刊本或抄本。例如:

    • 宋代董逌在《廣川書跋》中比較了《黃庭經》的别本與常見版本的差異。
    • 清代朱彜尊在《詞綜》中批評了将朱敦儒《樵歌》誤标為他人作品的别本現象。

二、應用與意義

三、總結

“别本”既指文本的副本,也指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是研究古籍流變和文獻保存的重要概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南史》《世說新語》等原始文獻或相關學術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别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右邊是“别”字,左邊是“本”字。根據部首和筆畫來拆分的話,它的右邊部首是“口”,左邊部首是“木”,總共有12畫。 “别本”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它的意思是指與他人分别的書籍或文稿。通常用于文人士子的間書禮儀中,代表着一個人送别或離别的情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基本上和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上稍有差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别本》的變體字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康熙字典》中的寫法,其上方為一個類似于“亻”的部分,下方則為一個“本”字,表示分别之意。 以下是一些關于《别本》的例句: 1. 我在别本上寫下了我的思念之情。 2. 這本别本是我送給你的紀念品。 3. 她将這份别本獻給了老師,表達了她對老師的敬意。 與《别本》有關的組詞有: 1. 别離:表示離别、分開。 2. 本書:指的是一本書籍。 近義詞有: 1. 分離:表示分開、離散。 2. 分别:表示辭别、離開。 反義詞有: 1. 團聚:表示聚集、相聚。 2. 會合:表示相見、重聚。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