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火的意思、流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火的解釋

(1) [filariasis]∶絲蟲病

(2) [erysipelas on the leg]∶丹毒

詳細解釋

(1).《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孔穎達 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漸。”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曆五月的黃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黃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後多借指農曆七月暑漸退而秋将至之時。 晉 潘嶽 《秋興賦》:“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餘景。” 唐 劉言史 《立秋》詩:“茲晨戒流火,商飈早已驚。” 清 周亮工 《同張林宗先生秋郊坐月》詩:“流火初驚序,閒園報早秋。”

(2).相傳 周武王 伐 纣 ,渡 孟津 ,有白魚入王舟,有火覆蓋 武王 帷幕,變為赤烏飛去。見《史記·周本紀》。後用“流火”指為王朝勃興之典。《南齊書·祥瑞志》:“夫流火赤雀,實紀 周 祚,雕雲素靈,發祥 漢 氏, 光武 中興,皇符為盛, 魏 膺 當塗 之讖, 晉 有石瑞之文,史筆所詳,亦唯舊矣。” 唐 柳宗元 《為王京兆皇帝即位禮畢賀表》:“ 周王 謝流火之符,《魯史》愧書雲之典,食毛含齒,歡抃無窮。”《宋史·禮志十一》:“昔者流火開祥, 周發 薦 文王 之號;黃星應運, 曹丕 揚 魏祖 之功。”

(3).丹毒的俗稱。《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痹病總括》“風勝行痹痛”注:“其風邪勝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近世曰痛風,曰流火,曰歷節風,皆行痹之俗名也。” 阿英 《敵後日記·一九四二年八月五日》:“晨 厚康 來告, 毅兒 ‘流火’又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流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來源和用法綜合理解:

一、天文曆法原義(本義)

  1. 源自《詩經》
    出自《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火”指“大火星”(心宿二),屬東方蒼龍七宿之一。夏曆七月黃昏時,大火星逐漸西沉,标志着暑熱減退、秋季将至。

  2. 引申為時間标志
    古代以“流火”代指農曆七月,表示季節轉換,如“七月流火”原意為天氣轉涼,而非現代誤用的“炎熱”。


二、醫學病症(中醫/現代醫學)

  1. 中醫病症
    中醫稱“流火”為下肢丹毒,由溶血性鍊球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小腿紅腫、疼痛、皮溫升高,可能伴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腫大。

  2. 現代治療
    需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或頭孢類),并注意清淡飲食。


三、其他釋義與誤用

  1. 方言與舊稱
    部分地區将“流火”與絲蟲病相關聯,但此用法已較少見。

  2. 現代誤用
    因字面聯想,“七月流火”常被誤解為盛夏酷熱,實際原意相反,需注意區分。


“流火”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流火的意思

《流火》意為火焰流動、飛濺。通常用來形容火焰熊熊燃燒,并具有很高的熱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流火》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流(左邊的部首是氵)和火(左邊的部首是灬)。流火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流火》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詩經》中的《思南》篇:“流火烈矣,薪之嘏矣”。流火作為一種火焰的描述,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

繁體

《流火》的繁體字為「流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關于《流火》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确切的資料較為稀缺,因此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夜幕降臨,篝火燃起,天空中漆黑的夜空被流火點亮。

2. 烈日炎炎,地面上像流火般的熱浪讓人難以忍受。

組詞

流火燈、流火焰、流火燃燒、流火飛濺、流火紛飛

近義詞

燃燒、熊熊、火光、烈焰、火焰

反義詞

熄滅、炫寒、平靜、冷卻、熔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