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本的意思、别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本的解释

[another edition of a book] 未刊稿的誉写本或某书籍的其他版本

详细解释

(1).副本。《南史·刘孝绰传》:“又写别本封至东宫, 昭明太子 命焚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 於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 秀 卒。 秀 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

(2).同书的另一种版本。 宋 董逌 《广川书跋》卷六:“《黄庭经》别本,此当时 唐 人得旧本摹入石者,时见笔意与常见二本及今祕阁所存异甚。”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甚有别本以 朱三十五 《樵歌》为 秋娘 作者,良可大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别本”是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副本
    指与正本内容相同但非原件的文本。例如:

    • 《南史·刘孝绰传》记载,刘孝绰曾将文稿的“别本”送至东宫,后被昭明太子下令焚毁。
    • 《世说新语·文学》提到,向秀注解《庄子》时,原稿未完成,但其“别本”仍得以流传。
  2. 同书的另一种版本
    指同一著作的不同刊本或抄本。例如:

    • 宋代董逌在《广川书跋》中比较了《黄庭经》的别本与常见版本的差异。
    • 清代朱彝尊在《词综》中批评了将朱敦儒《樵歌》误标为他人作品的别本现象。

二、应用与意义

三、总结

“别本”既指文本的副本,也指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是研究古籍流变和文献保存的重要概念。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南史》《世说新语》等原始文献或相关学术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别本》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右边是“别”字,左边是“本”字。根据部首和笔画来拆分的话,它的右边部首是“口”,左边部首是“木”,总共有12画。 “别本”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它的意思是指与他人分别的书籍或文稿。通常用于文人士子的间书礼仪中,代表着一个人送别或离别的情感。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基本上和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上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别本》的变体字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康熙字典》中的写法,其上方为一个类似于“亻”的部分,下方则为一个“本”字,表示分别之意。 以下是一些关于《别本》的例句: 1. 我在别本上写下了我的思念之情。 2. 这本别本是我送给你的纪念品。 3. 她将这份别本献给了老师,表达了她对老师的敬意。 与《别本》有关的组词有: 1. 别离:表示离别、分开。 2. 本书:指的是一本书籍。 近义词有: 1. 分离:表示分开、离散。 2. 分别:表示辞别、离开。 反义词有: 1. 团聚:表示聚集、相聚。 2. 会合:表示相见、重聚。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